莫斯科时间12月20日凌晨,俄军调动现役最先进的作战力量,包括数十架苏-35战斗机编队和多套"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空袭造成乌克兰安全局总部等多处军事设施遭受重创,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多个城区供电系统瘫痪。
苏-35战斗机具备全天候、超视距作战能力,最大飞行速度达2.25马赫,实战半径超过1600公里,可携带多型精确制导武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系统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0马赫,射程覆盖2000公里以上,具备防空系统突防能力。这类武器组合的突防效果显著提升,对防空火力网构成严重威胁。
乌克兰安全局总部遭受打击后,其军事情报搜集和指挥调度能力受到显著影响。建筑内部通信系统、数据处理中心等关键设施损毁,多个军事指挥部门被迫转移。这将在短期内影响乌军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指挥效率,导致前线部队协同作战能力下降。
乌克兰方面展开大规模无人机反击行动。作战任务由"佩克洛"和"海狸"系列无人机执行,目标覆盖俄罗斯境内12个重要区域。此次行动导致多个机场临时关闭,喀山某工业设施起火,图拉等地区的民用设施遭受不同程度损坏。俄方防空系统在当晚拦截大量空中目标,包括无人机和战术导弹。
"佩克洛"无人机最大飞行高度可达5000米,续航时间达6小时,可携带多种类型弹药。"海狸"系列以其较强的隐身性能和精确打击能力著称,特别适合对战略目标实施突防。两型无人机的联合使用体现乌军在远程打击战术上的创新。
俄军防空系统在此次行动中展现较强的拦截能力,但也暴露部分薄弱环节。面对密集的无人机群突防,个别地区的防空火力覆盖存在间隙,部分低空目标突破防线。拦截作战消耗大量防空导弹,补给压力显著增加。在应对新型无人机威胁时,传统防空体系仍需持续优化。
驻守库尔斯克方向的俄军侦察分队发现乌军第225独立营的重要军事目标。俄军使用新型钻地弹对地下指挥所实施打击,造成乌军重要指挥人员伤亡。此次打击对乌军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产生深远影响。
此次行动使用的钻地弹采用最新一代穿透技术,弹头采用特殊合金材料,具备超强的钻地能力。在高度3000米投放时,可实现80米以上的地下穿透深度。弹药制导系统采用惯性-卫星复合制导方案,圆概率偏差控制在3米以内。此类武器对深地下军事设施具有显著威胁,且难以通过常规防御手段拦截。
库尔斯克区域部署有俄军第20集群军主力部队,包括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和一个坦克旅。地形以丘陵和开阔地带为主,有利于机械化部队机动。乌军在该方向部署第225独立营等多支部队,构建纵深防御体系。双方在关键据点展开激烈争夺,重点目标包括补给线和制高点。
乌军第225独立营此前在该地区发起多次突击行动,均未能突破俄军防线。该营编制特殊,部分人员来自改编的非常规部队。该营正在进行战术调整,计划采用小规模、高频率的突击方式,试图消耗俄军防御力量。此次指挥人员伤亡导致战术执行受阻。
钻地弹打击造成乌军指挥系统严重受损,多个作战单元与上级失去联系,战场协同能力下降。重要指挥官伤亡导致决策链条断裂,影响后续作战计划制定和执行。打击暴露地下设施的脆弱性,迫使乌军重新评估指挥所布局。事发后乌军在该方向的活动明显减少,正在进行兵力重组。
俄军此次选择使用钻地弹具有明显的战术考量。该武器系统成本较高,使用频率有限。打击时机选择在乌军指挥官召开会议期间。钻地弹的使用体现俄军在精确打击能力上的提升,为今后类似行动积累经验。
库尔斯克方向近期战局将受到显著影响。乌军需要时间重建指挥体系,这期间防御能力受到影响。俄军可能利用这一时机,在关键地段采取进攻行动,争取战场主动权。乌军可能加快指挥系统改革,强化分散式指挥能力,减少对固定指挥设施的依赖。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