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题:年货里的春节
  新华社记者
  眼下,欢快的《恭喜发财》歌,又一次在全国各地超市唱响。北京胡同挂上大红灯笼,广东集市摆开“利是糖”,东北铁锅蒸起黏豆包,安徽马头墙下晒着香肠腊肉,云南铺子亮出年宵花……天南海北、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的年货,在思念与祝福中流转,年味渐浓、渐厚。
  当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到来之际,中国人开启的年货“买买买”模式,蕴藏着哪些意想不到的新故事?

      什么年货最好卖?

  记者各地走访发现,由于2025年农历春节比2024年提前12天,加上“超长春节假期”等因素,从2024年10月开始,线上线下多个代表性市场和平台已加入“春节档”大战,数据释放出显著的消费抬升信号。
  食品、黄金、情绪价值是蛇年年货三大关键词——
  淘宝天猫食品生鲜总经理张鹏说,年货节就是食品生鲜行业的“双11”。
  坚果、瓜子、糖果等传统年货迎来全年销售高峰。来自抖音电商罗盘策略数据显示,仅2024年12月28日当天,以坚果起家的互联网企业“三只松鼠”在抖音渠道就实现总销售额1.35亿元,刷新平台食饮健康品类专场纪录。类似“战绩”还出现在多个零食、乳制品品牌的春节战报中。
  澳洲龙虾、俄罗斯雪蟹、獐子岛大扇贝、半斤重的战斧鸡腿,齐齐哈尔烤肉套装……以高蛋白、原产地溯源为特征的中外食材热销,显示老百姓愿意为“吃得好”“吃得放心”买单。
  引人注目的是,各式黄金饰品成为今年春节的一个重要消费爆发点。
  淘宝天猫的数据显示,从2024年10月中旬开始,各大品牌便开始陆续推出蛇元素金饰,“蛇纹”成为潮流纹样,销量持续冲高。精致可爱的足金贴、手机贴是热门单品,跨界IP联名款的搜索量大涨,“黄金+IP”双重吸引力狠狠“拿捏”年轻消费者。
  究竟有多少种年货?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毫无疑问,在浙江义乌,什么年货都能找到。
  年货的最“刚需”——年饰,八成来自义乌。根据义乌年画挂历对联行业商会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商会成员企业的整体销售额达300亿元。仅红包这一项,一家头部企业就能卖掉几亿个。
  “招财求福,依旧是蛇年春节的主题,但今年财神元素格外火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的2楼,“新桃年饰”老板王伟忠笑眯眯地摆弄着功夫茶具,吐露“生意经”。
  记者了解到,遇上蛇年,做年饰的行家普遍会把蛇设计得卡通、可爱,并搭配上其他吉祥物件比如鲤鱼、财神、元宝、铜钱等一起售卖。如果说“福”元素是每年毋庸置疑的榜一,那么,跟“发财”有关的元素就是蛇年商家必争风口。此外,葫芦和红果挂件,是与年画搭配的两大“顶流组合”。
  义乌淘乐熊婚庆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甘辉说,以前商户购买年饰都是大红大金大紫的,从去年开始流行多巴胺色,强调能吸引年轻人“打卡”“出片”,布置上有“网感”、氛围感。这种趋势带动挂布、地堆、橱窗美陈等新年饰销售火爆。
  “简而言之,大家更舍得为‘好看’花钱了。”王伟忠说。
  王伟忠的观点,在鲜花市场得到印证。
  “鲜切花价格指数近来呈现上升趋势,与新年的喜庆氛围相契合,卡罗拉、高原红、黑巴克等红色系玫瑰品种迎来热销,高品质货品价格不断冲高。”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拍卖师花小骏说,除了冬青、中国腊梅、雪柳等经典品类,今年“年味”造景和酒店婚礼用花需求也大大增加。
  另外,香薰香水、美妆护肤、服饰饰品、祈福文创等主打情绪价值类消费,销售高峰也纷纷提前。

      探寻“宝藏年货”地图

  新年伊始,一张张“宝藏年货”地图成为网络热点,配着“四川啊你瞒得我好苦”“河南老乡你们嘴真严啊”的文案,让人忍俊不禁。
  在这些省份地图上,以意想不到的各地“宝藏年货”,画出“年货地图”:四川有阿坝州的大马士革玫瑰、雅安的鱼子酱、内江的无花果、宜宾的鳗鱼等;河南有商丘的钻石、许昌的假发、驻马店的小提琴、信阳的淮南猪……入选的还有黑龙江五常大米、宁夏盐池滩羊等天南海北风味,以及安徽新能源汽车、广东黑科技小家电等。
  鲜为人知的是,不少年货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繁荣,让越来越多“隐藏款”农产品被放入年货“购物车”。
  例如,今年不少家庭的年夜饭菜单上出现了充满异域风情的新品——鹅肥肝。这种原产于法国的珍馐美味,全球产量的45%来自中国,其中一个主产地就是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
  这个养了500多万只鹅的小县城,藏着吃货们口中的“鹅宇宙”。在县里的长集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加班生产鹅制品年货:从玫瑰鹅肝、樱桃鹅肝、红酒金砖鹅肝、鹅肝酱等深加工产品,到鹅翅、鹅腿、鹅肠等新零食,新年前夕订单量都快速增长。
  边远地区的土特产也加入“宝藏年货”地图。
  冰天雪地的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素有“中国人参之乡”之称,近来热闹非凡。近年来,当地不断围绕人参推出新产品,如人参咖啡、人参香皂、人参锅包肉等,还开发价格亲民的“礼盒装”,成为探亲访友的新年货。当地还立足特色产业,推出逛人参博物馆、品人参宴的“人参文化游”,吸引全国游客纷至沓来。
  当下,年货生产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智造”。
  历史悠久的福建福鼎白茶,因消渴解腻的功效被称为过年“口粮茶”。往年,制茶的第一步——萎凋,因为当地天气多变、日照不足而很难跟上产量。如今,通过智能化的萎凋房,一片片茶叶舒适地“躺”在茶匾中享受着“四季如春”的照料:照明、除湿、排风……茶叶制作的每个环节,都清晰显示在空气能萎凋机的操作屏上。
  “从靠天吃饭到农产品‘智造’,白茶现在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销售,稀有的茶贡品已成为百姓的寻常年礼。”福鼎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家雅说。
  大到新能源汽车、扫地机器人、无人机,小到吹风机、儿童手表、智能语音早教机……在不少年轻人的年货购物清单里,“智造”产品比比皆是。

      年货是如何运送的?

  广西的砂糖橘、海南的椰子、安徽的臭鳜鱼……距离春节还有半个月,“90后”外卖小哥高丰的电动车上已经堆满年货。
  “越到过年外卖生意越好。”忙了一上午的他,坐在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街道的一处写字楼下歇口气。
  美团《新春消费报告》显示,随着即时零售业发展,人们的消费习惯从“囤年货”到“即买即送”的变化越来越明显。
  更多年货,正被装载在货车上,奔跑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路上。
  下午4点,义乌市青口物流园区的千余个档口前,车流涌动,热闹非凡。义乌沧锋物流公司负责人徐益忙得脚不沾地,为3个小时后就要发往重庆的卡车收货、整货、装车。他说,发送年货的物流与生产几乎同步,从每年10月就开始忙碌。现在每天要发一车半到两车货。货品也有规律:11月是灯笼,12月对联、年画等占大头。
  在义乌,每天还有3300余万个快递包裹启程。2024年10月30日,义乌快递业务量比2023年提前50天突破百亿件。到12月31日,这个数字变成了126亿件。
  过去,云南花农需要坐72小时的火车才能将花卖到广州;如今,24小时不到,云南鲜花便能抵达日本最大的鲜花批发市场——大田市场,随后通过竞拍进入日本各地的花店。
  “传统年宵花市场以前只是国内俏,现在国外也‘香’。”云南晔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克宁说,他们独立种植、加工的高端花材——银扇草,以克为单位销售,2024年与国外客户达成200万克的订单意向。
  从元旦到1月9日,昆明长水机场海关共监管出口鲜切花217吨、价值751.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3.1%、25.6%。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通过便捷的物流网日均发送量达400余万支,较去年同期上涨20%至25%。
  春节临近,年货寄递需求攀升,全国快递业务处于高位运行状态。数据显示,2025年开年,全国日均快递业务量超5.5亿件,保障了各类年货送达千家万户。
  送年货的“接力跑”,更快、更广也更远。
  隆冬腊月的一天,早上9点,当地天还没亮,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英吾斯坦乡的快递代收点里,堆满了来自天南海北的快递件,时不时可见门口取快递的人排成队。
  春节将近,大件物品越来越多,除了手机、扫地机器人和净水器等小家电,还有空调、冰箱和燃气灶等大家电,甚至还有种子、农具等。
  “过去是巴扎(集市)上卖什么我们就买什么,现在不用出门,打开手机就有‘巴扎’,有很多种类的东西可以挑选,物美价廉。”来取快递的村民托合提·阿不都克日木说。
  电商西进、加速补齐物流短板……2024年,新疆正式加入“包邮”区。“2024年,新疆快递业务量完成9.83亿件,业务收入102.75亿元,同比增长14.4%、11.2%。在2023年增速居全国首位的基础上,仍延续快速发展态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处长高黎明说。
  而庞大、高效的物流体系,也让更多海外年货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
  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由于临近春节,2024年12月,我国进口消费品1678.2亿元,创近21个月新高,同比、环比分别增长3.9%和14.4%。

      开启中国人的“情感时间”

  “巍巍太行,滔滔浊漳,三晋文化,源远流长……尧王庙会,开街起礼!”
  随着礼官高声念读《尧王狮舞赋》,喧天锣鼓响起。久负盛名的山西长治尧王文化庙会在2024年年底热闹开市。庙会卖的有猪、牛、羊等牲畜,也有犁耧耙杖、簸箕笤帚、锅碗瓢盆等日用百货。人们一边置办年货,一边观赏舞狮社戏、街边相声、摔碗祈愿、传统杂技等,好不热闹。
  民俗学专家、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组长曹保明说,庙会是民间信仰的集会,当它与年的节点重合,“买年货”承载了表达庆祝节日、祭祀先人、寄托亲情等多重意义。
  他解释说,中国人过年讲究新,人人要换新,年礼预示着新年有新起色。过年有“忙年”一说,就是家家要赶大集准备年货,这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里特别是“过年”的一种重要习俗。
  买年货,对中国人来说,更是一种集体仪式和情感共鸣。从汉代岁首祭祀的记载,到包罗万象的唐宋年货,再到明清时期为年货开的“集”,千百年来,年的变迁就藏在年货的变迁里,而始终不变的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
  “年货是春节生活的必备品,也是春节文化的核心要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说,自古以来,中国的年货市场就是美学展示场所,也是各家各户以美的方式采购年货的节日实践。
  在安徽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古塘村,村民汪承发两口子正忙着制作菜糕。筛米粉、撒桂花,抹平、打线,点缀上徽州特有的青红果脯丝,最后印上当地古建筑巽峰塔图案,寓意着“高福高寿度吉兆”的菜糕,演绎着无“糕”不徽州的风情。
  数百公里外,江苏省南京市老门东历史街区,劈、扎、糊、裱、拓、书、剪、画、刻、染,普通的竹子、纸张在63岁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顾业亮巧手下,一瓣一瓣地慢慢生出形状,染上颜色,成为一盏漂亮的手提灯。
  “8岁我开始学做灯,15岁卖出了自己的第一盏花灯。”尽管工艺繁琐,但顾业亮一直坚持传统手工扎制工艺,“这里面传承的不仅是匠人匠心,更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中国人筹办年货的习俗是充满情感的,饱含对于家人、家庭的爱护和关心,过程中充满人际交往、交流的环节。”林继富说。
  每年,返乡行囊、回程后备箱的话题都会登上热搜。这背后是乡愁,也是对团圆的期待。
  在青岛做空调安装工的于文波很乐观:“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算快递很快捷,可他依然坚持“人肉”带年货。今年的“大件”,是几只真空包装的“山东炒鸡”。
  “人到家,年货也跟着到了家。那种温馨和幸福,是春节最享受的感觉。”他说。(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