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消费者喝掉了超过213.1亿杯现制茶,相当于每秒钟就要喝掉676杯,平均每人一年15杯……2024年,中国市场的奶茶消费仍在走高,各大品牌的门店之争已经下沉至低线城市甚至是乡镇。
暂且不管大众是被平均了奶茶消费还是拉了奶茶消费的后腿,奶茶就是近年来餐饮赛道里的一道亮丽风景,而哪座城市可被称为“奶茶之城”,品牌强、门店多、消费量大等都是衡量指标。深圳、郑州、长沙、成都、重庆、昆明、广州……都有机会加冕。
门店数量深圳第一,年轻群体的消费力与经济活力
遍地开花的奶茶店,是一座城市经济活力的表征之一。
2024年,深圳以1.3万家门店数量,超过广州,成为“奶茶第一城”,年轻群体多是深圳遥遥领先的重要原因。
今年早期的数据显示,深圳有超过13000家奶茶相关企业,广州有超过8000家。广东双子星之外,南宁和成都的奶茶相关企业都超过5000家,南宁领先不足50家。排在其后的分别是4000家体量的重庆、苏州、合肥与东莞,以及接近4000家的惠州和徐州。
但分布在各个城市里的奶茶品牌,数量及其规律就略显混沌。
全国餐饮门店数量TOP20里,能够和沙县小吃、兰州拉面一决高下的,只有超过2万家门店的蜜雪冰城,只若论门店数量,蜜雪冰城完全可以对其他奶茶品牌说一声,“一起上吧,我赶时间。”其他如古茗、书亦烧仙草、茶百道、沪上阿姨等有5000+门店的奶茶品牌也有一席之地。
奶茶消费氛围好还是不好,各个城市都有话要说,但门店数量奶茶销量,硬核数据才最有说服力。“奶茶之都”的名号,要靠实打实的销量喝出来。这一点上,珠三角地区的城市们赢了,一杯杯喝成了全国前列,而成都的消费者也不遑多让,一杯杯喝出了西部奶茶之都。
品牌创始地挑花了眼,一座城有一个奶茶代表品牌
一座城有一个代表性的奶茶品牌,如果有两个或者更多知名奶茶品牌,那就更美妙了,此时,成都、上海等都骄傲地挺起了胸膛。
郑州有蜜雪冰城,台州有古茗,成都有书亦烧仙草和茶百道,上海有沪上阿姨,深圳有奈雪的茶,武汉有益禾堂,厦门有快乐番薯,昆明有霸王茶姬,江门走出了喜茶,茶颜悦色来自长沙……一边拼制造业,一边也要拼服务业,成都把茶百道送进了全球独角兽企业阵列,这份魄力其他城市羡慕不来。
在未走出总部所在地成为全国性品牌之前,深耕本地市场是各大奶茶品牌的必答题,这也有了“郑州火车站蜜雪冰城5米一家店”“茶颜悦色仅湖南及周边就开店500家”的种种传奇。资深奶茶消费者很轻易地就和本地奶茶品牌共情,若是味道不好、新品不多自家人可以想骂就骂,爱之深责之切,但外地人可不兴随便质疑。而关于品牌和城市的深度绑定,各方都乐见其成。
品牌诞生地之外,区域总部也是各城竞争的焦点。这一次,成都处于领跑地位,蜜雪冰城的亚洲总部落户成都,霸王茶姬的事实总部也搬到了成都。毕竟,成都奶茶店门店数量位居全国第四。
新一线城市群星闪耀,京沪去哪了?北方城市不爱喝奶茶么?
谁是“新式茶饮第一城”的辩论赛,有点资格的城市各有发言。
一般来说,中国城市的各种排行榜上,北京和上海永远位居前列,但在奶茶这个细分赛道上,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城市本就式微,而上海而未显示出足够的统治力,反倒是一大把新一线城市喝着奶茶唱着歌,轻易拿捏。
奶茶抛开营销就是供应链的比拼,供应链方面,茶源和奶源,多在北方和福建的城市,水果供应商则是云南、广西的城市占优。京沪引以为傲的的资金量和顶格消费力在这方面优势并不突出,反倒不如消费更亲民一些的深广和其他低线城市。最直观的例子是,通宵营业的奶茶门店数量最多的城市基本在南方,深圳仍是第一位,位列第九的北京是唯一跻身前十的北方城市。另外,北京进入奶茶万店俱乐部的时间靠后,这个小圈子里表现更出色的是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东莞和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