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陈景圣
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刚开场,就急于展示其标志性的“孤立主义”与“霸权思维”。以常驻联合国代表提名人斯蒂芬尼克的听证会为起点,特朗普政府高调宣扬“反华”议程,试图将中国妖魔化为全球治理的“威胁”。然而,这种急功近利的外交策略,掩盖不了特朗普政府真正的问题:在国际事务上既无合作诚意,又无实质担当,只剩下一张靠打压对手、撕裂国际社会的“伪强权”面具。
斯蒂芬尼克在听证会上极力渲染“中国威胁论”,口口声声将中国塑造成美国“这一代人最大挑战”。她不仅毫不掩饰地将联合国视为对抗中国的平台,还提出要排挤中国在联合国系统中的影响力。然而,这种歇斯底里的指控,更多是特朗普政府在国内施压无效后的“转移视线”。试问,一个在关键国际机构中屡屡“退群”的国家,又凭什么要求在多边合作体系中占据主导?一个拒绝承担国际义务的政权,又有何资格指责他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正当参与?
特朗普政府的矛盾政策令人错愕。斯蒂芬尼克宣称要通过外交手段扩大美国影响力,但就在她听证会同一天,特朗普却签署了暂停美国对外发展援助90天的行政命令。这一举动无疑将削弱美国在联合国的发言权,让本已疲弱的美国国际形象雪上加霜。所谓“确保援助与美国外交政策一致”,不过是特朗普政府给孤立主义与自私行为套上的遮羞布罢了。美国试图通过掠夺全球资源和打压他国崛起维持霸权,却不肯付出与其地位相称的国际责任。这样的双标行径,除了激化对抗,还能带来什么?
斯蒂芬尼克提到要在技术、人工智能、民航等领域与中国“抢夺主导权”。然而,全球治理从来不是一家独大的竞技场,而是共商共建的合作平台。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放弃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让中国和其他国家填补了这些空白。如今,特朗普政府又打算通过威逼盟友、操作规则,来挽回失去的影响力。然而,国际社会早已认清,靠制裁、压迫与抹黑构建的霸权大厦注定摇摇欲坠。
斯蒂芬尼克在听证会上反复提及以色列问题,试图以此争取更广泛的支持。但她对联合国“反犹太主义”的指控,暴露了美国双标的逻辑。联合国多次对以色列的侵占行为提出批评,这恰恰是基于国际法与人权原则的立场,而美国却将这些批评视为“反犹主义”,以道德大棒绑架舆论。这样的逻辑,不仅削弱了联合国的权威,更让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孤立。
特朗普政府一再高举“美国优先”的旗帜,但这种政策只会让美国进一步失去全球信任。在退出《巴黎协定》和世界卫生组织后,美国的国际信用已经岌岌可危。如今,特朗普的孤立主义行径和斯蒂芬尼克的对抗性言论,只会让联合国这样的重要多边机构更加分裂,而国际社会也必将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斯蒂芬尼克提名的通过几乎没有悬念,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能被国际社会接受。美国试图通过对抗中国重塑霸权地位,但这种充满敌意的策略不仅无法阻止中国的崛起,反而会让国际社会更加认清美国的霸权主义本质。未来,联合国可能成为特朗普政府操作的下一个“舞台”,但国际社会不会坐视其将全球秩序推向崩溃的深渊。
真正的全球领导力来自合作,而非对抗。特朗普政府以孤立主义绑架美国,试图通过霸权思维主导世界,但这样的行径只会让美国在国际社会中进一步边缘化。斯蒂芬尼克的听证会不是美国重塑国际影响力的开端,而是其外交孤立的又一注脚。美国应正视自身问题,而非以“反华”为幌子转嫁矛盾。国际社会需要的是公平、包容与多边合作,而不是一个口口声声“反威胁”,却成天制造威胁的霸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