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炜
原创首发|骑鲸出海
字节跳动出海最近又有了新动作——短剧出海。
字节宣布,专门推出一款为“Melolo”的短剧APP,免费为海外用户提供内容。同时,还有多个相关职位在招聘,如英语制片人—短剧、英语编审—海外短剧、欧美文案策划等,年薪普遍开到了30至40万元之间。
Melolo相关负责人表示:“产品已于2024年11月中旬在印尼、菲律宾等市场上线。”
| 短剧App Melolo
2024年,短剧成为淘金热门赛道:国内微短剧市场超过500亿规模(超过电影票房总和),字节旗下针对国内用户的红果短剧APP,上线仅一年多,月活跃用户就超过1.4亿。
国内短剧正呈蓬勃之势,字节为何在此时去做短剧出海?相比传统的电商出海,没有实体商品,更接近文化输出的短剧,真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吗?
出海才能维持红利
在短剧从业者Leo看来,字节短剧出海是大势所趋:“过去一年,短剧市场虽短暂迎来‘红利期’,但国内增速还是不如海外,随着国内内容监管日趋严峻,短剧想维持红利,必须靠出海。”
首先看增速。根据高盛分析,国内短剧市场在未来两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25%,预计在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910亿元。这个数字在文娱市场是什么概念?参考中国电影市场,其2024年规模为470亿元,相当于短剧在两年后将是电影市场的两倍体量。
Leo透露,“短剧出海的增速比国内还要可怕”。据点点数据测算,中国出海短剧市场月度总流水2023年7月还是640万美元,到2024年7月已经达到了5970万美元,增幅接近10倍。
短剧出海流水暴增的主要原因是——在短剧供给数量增长后,海外用户的内容付费意愿更高。
当前,短剧出海的变现模方式主要有两种:订阅付费和广告变现。订阅付费是指用户按月或单集支付一定费用,获得观看短剧的权限。广告变现则是指用户观看广告后解锁新剧集。
据Leo的亲身体验,欧美用户更愿意花10到20美元解锁新剧情,而国内用户则更接受观看广告。
大数据也印证了Leo的观察,视频网站有一个分析用户付费意愿的关键数据——视频流服务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奈飞在美国本土的ARPU为15.74美元,华纳兄弟在美国的ARPU为10.65美元,而中国ARPU最高的爱奇艺为2美元。简单换算一下,单个美国用户给平台创造的收入,大概要比国内单个用户多5到8倍。
更别提,谷歌数据显示,有3.45亿美国人至少订阅了一种付费流媒体,付费总人数也足够庞大。美国用户被奈飞和HBO长期养成的付费习惯,很好地延续到了短剧。
短剧自习室《2024年短剧出海行业报告》显示,2022年8月—2024年6月,美国短剧市场收入规模约1.42亿美元,累计下载量超过3011万次,每次下载收入可达约4.7美元。
海外的“内容红利”也是短剧出海的一大利好。据短剧海外发行Linda透露,目前海外尤其是欧美市场,对短剧内容环境相对宽松,“只要不涉及宗教、种族、人权、LGBT等敏感话题,发行基本没什么问题。”
但Linda也提到,海外市场对版权要求更加严格,国内短剧最普遍的问题是版权。
举个例子,国内一部短剧可能有平台、制作方、编剧方等多个主体参与,导致版权并不统一在某个主体,版权归属难以界定。包括一些短剧直接照搬影视剧剧情和BGM,导致内容侵权或音乐版权等问题,也会给发行带来麻烦。
字节的两大对手
版权与发行这样的小问题对字节并不构成阻碍。Linda认为“字节最大的麻烦是来晚了,短剧出海市场已经跑出了不少豪强,并且增速惊人。”
按时间划分,做短剧出海的公司大致可分为三批:第一批是网文转型做短剧的公司,他们手握网文IP,深知用户爽点;第二批是网文和短视频分销的公司,他们熟悉投流买量的玩法,可以用最短时间让国内短剧在海外打开声量;第三批是字节这样的互联网大厂,最近才下定决心做短剧出海。
第一批公司的典型代表是中文在线推出的ReelShort。
| 短剧App ReelShort
CMS(中文在线海外子公司)副总裁南亚鹏表示,从2020年CMS就开始涉足网文产品,到2022年决定从网文切入海外短剧市场。基于网文出海的成功经验,ReelShort团队发现,欧美受众格外喜欢狼人、吸血鬼、黑帮、大女主反转等主题。内容节奏上,更愿意看到节奏非常紧凑,爽点密集的剧情。
在洞悉海外观众内容需求后,ReelShort的短剧迅速打开了市场。比如其自制短剧《亿万富翁女继承人的双重生活》,在全球范围内播放量已突破亿次。据南亚鹏透露“该短剧生命周期已超过一年,流水收入已经可以跟一些电影的票房收入媲美。”
批量自制爆款短剧,也让ReelShort的收入水涨船高。
2023年ReelShort收入规模约为1.7亿美元,累计下载5000多万次。到2024年上半年,ReelShort比2023年有近10倍的增长,2024年月度流水在1.5 亿美元以上,全年规模在15亿至20亿美元。美国《时代》杂志甚至把ReeIShort评为了“2024年最有影响力的全球100家公司”。
除了ReelShort这样自制爆款的玩家,还有主打“译制片”的玩家——DramaBox。
| 短剧App DramaBox
DramaBox背后是以“渠道推广”著称的点众科技。2024年火爆全网的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就是由点众科技与“自媒体教母”咪蒙合作推出,其“重生后,我嫁给了本该是我姐夫的男人”的雷人反转剧情,配合点众的投流,让该剧上线当天充值就超过了2000万,后续还持续增长。
DramaBox的海外短剧破圈路径很明确——“翻译本土短剧+大批起号分发”。海外发行Linda表示:“译制片门槛极低,只要翻译到位即可,拼的就是谁能把翻译好的成片,推流到用户眼前,目前海外还没有能拼得过DramaBox的。”
以Youtube关注数为例,DramaBox的Youtube主号已经有了929万订阅者,小号也有204万订阅者。与之相比,Reelshort在Youtube仅有142万订阅者,还远不及DramaBox的小号。但Reelshort已经是短剧APP在Youtube粉丝排行第二。可以说,在搞流量方面,DramaBox连实力接近的对手都没有。
除了头部玩家,一些中腰部创作者也在大踏步进军短剧出海。据Leo透露:“一些原来拍广告的,做新媒体的,甚至拍婚纱的以及写网文的,都在转行拍出海短剧了,大家都觉得下一个发财的就是自己。”
Sensor Tower数据显示,2024年2月底,就已有40多款短剧应用试水海外市场,累计下载量近5500万次,内购收入达1.7亿美元。
“不否认字节有资金和人才的优势,但像Reelshort、DramaBox等头部短剧公司,已经在海外形成了一定品牌效应,字节要后来居上,成为行业领头羊,时间上不占优势。”Leo告诉骑鲸出海。
字节还有多少决心做短剧?
与Leo的分析不同,短剧编剧Jason认为,只要字节愿意,随时可以席卷海外短剧市场,可问题在于——字节还有多少决心做短剧?
据一位接近字节的人士透露,字节原本的计划并非单独做一个短剧APP,而是基于TikTok做短剧出海。
去年10月,TikTok传出考虑引入迷你短剧的消息,TikTok的内部团队还与美国短剧应用Inkitt的内容创作者会面,探讨将其剧集引入TikTok平台的可能性。
但TikTok在美国的困境,迫使字节改变了最初的规划。短剧业务也从原先TikTok内容的补充,变成了单独造一个短剧APP。
“如果基于TikTok的庞大流量,字节做短剧出海的冷启动非常简单,但现在等于要从0到1做一个短剧APP,没有流量基础,难度上了一个层级,前人的尝试也多已失败告终。”Jason告诉骑鲸出海。
Jason所说的“失败”是指社交媒体平台对待原创内容的反复横跳。即社交媒体平台普遍有做优质原创内容的心,但意志不够坚定。比如2022年,YouTube和Snap先后关闭了各自的原创内容项目。2023年,Meta宣布裁撤负责原创内容的团队,其流媒体平台Facebook Watch停止运营。
具体到短剧,也不乏失败的明星创业公司。
前环球动画工作室总裁卡森伯格曾与前eBay CEO惠特曼联合推出过一款名为Quibi的短剧应用,主打每集5至10分钟的高质量短剧内容,前后投入近20亿美元,招揽了包括好莱坞明星和知名导演在内的强大制作阵容,但订阅用户数量远低于预期,最终在2020年12月倒闭。2021年1月,Quibi的内容库仅以不到1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流媒体平台Roku。
除了APP本身的冷启动难度,字节短剧出海还面临一个关键问题——短剧内容供应链薄弱,难以支撑一个大型内容APP的需求。
Jason告诉骑鲸出海:“一方面大家都在往短剧赛道上挤,可另一方面,短剧的内容供应还是严重不足。这里所说的供应不足,并非指数量不足,而是指短剧质量严重不足。”
市面上短剧内容已存在同质化严重的现象。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去年11月底,一年内仅横店影视城的微短剧剧组接待量就已超过900个。微短剧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让低质剧集“野蛮生长”,跟风复制层出不穷。Jason甚至感叹:“在短剧行业能租得起横店影视城的,已经属于实力派,更多的短剧从业者完全是什么火拍什么,场景就是民房。”
短剧同质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观众审美疲劳,导致点击率、付费率等指标下滑。流量下降,短剧制作人的普遍做法就是疯狂投流,拉高推广费用试图挽回损失。导致投流成本逐渐在短剧总成本中占了最大比重。
据业内人士透露,海外短剧的买量成本大约占据了总票房的70%至80%。以美国一部短剧的平均拍摄成本为15万到20万美元金计算,买量成本占总票房的80%,那这部短剧的总票房就需要达到100万美元,才能覆盖制作和买量成本,达到盈利状态。
前文提及的点众科技与咪蒙合作出品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据新播场统计,该剧的投放成本接近6000万元。
欧美市场获客成本只会更高,“因为国内是微信小程序推广,没有下载成本,海外是APP,下载成本就要高很多。美国一个新下载用户大概需要15美元。”Linda表示。
就行业现状来看,目前短剧出海真正赚钱的,也还是规模较小的内容制作团队。
据骑鲸出海了解,海外短剧团队规模一般在30人,拍摄一部短剧周期不超过1个月,制作成本在美国要15万美元,在国内拍成本为7万美元。如果将国内短剧用“翻译+配音”进行出海,成本可以压缩到2到3万元人民币。这种显著的成本差距,才让国内短剧在欧美市场挖掘到了第一桶金。
而字节自然看不上这些小钱,其所期待的应该还是复刻红果短剧在国内一年用户破亿的增长。但时间上已经来迟,政策上面临美国封禁,且不擅长自制内容等不利因素,也让不少短剧从业者怀疑——字节对短剧出海的热情,有可能只是三分钟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