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22日讯(山东台综合广播 孙昊南)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各类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极端性、异常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凸显,防灾减灾救灾形势复杂严峻。为提升社会公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提高社会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水平,山东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本领域、本行业易发风险,制定工作计划,明确部门职责和任务,以灾害风险识别处置、遇灾自救互救经验做法、典型事故案例教训等为重点,对公众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宣传。

教育、气象、自然资源、住建、交通、水利、海洋、地震等部门要发挥专业优势,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制作不同地区、不同灾种避险自救培训资料,针对性制定培训计划,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企业安全员、灾害信息员、水库河道责任人员、地质灾害监测员、护林员等一线人员优势,组织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知风险、会防范、能应急”全员防灾避险自救互救技能培训。

各地要依托科技展馆、博物馆、安全体验馆、应急实训基地等,开展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防灾避险安全教育,普及灾害风险基本知识和防范应对技能,逐步探索建设一批防灾避险自救互救文化教育体验基地。要进一步拓宽宣传教育阵地,在学校、交通场站、商业中心、建筑工地、广场公园、旅游场所等人员流动大的场所常态化张贴悬挂防灾避险自救互救标语、图片,将防灾避险安全宣传融入社会公众生产生活,推动防灾避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要把防灾减灾安全宣传“五进”作为深化防灾避险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充分把握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全省安全生产月、“开工第一课”“开学第一课”等时间节点,创新形式手段,营造全社会主动避险避灾、科学自救互救的浓厚氛围。

各级、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紧扣本地区、本行业灾害事故风险特点,指导基层制定科学合理、简明实用的人员转移避险应急预案,精细划分防御单元,压实人员转移责任,将危险区对象与社会管理网格相对应,对老幼病残和困难群众等群体建立“一对一”转移包保责任制,明确转移责任人员、转移路线、交通工具等,全力保障人员有序避险避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