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8日清晨时分,正当这一天的中国人陆陆续续起床,准备开启新一年的学习和生活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却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了大江南北:
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袭击,五枚导弹同时发射,彻底摧毁了大使馆,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三名记者,在这次事件中不幸牺牲。
这个消息几乎震惊了全国上下,无数中国的老百姓怀着悲愤的心情,悼念三名烈士,更有热血激昂的学子,组织前往美国驻华大使馆门口示威游行,抗议美国的霸权主义行为。
而就在几乎就在同一时刻,身处北京一所小小的宅院中,一名年逾耄耋的老将军,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愤而起身,打碎了身边的茶杯,指着电视里的美国人怒斥道:“美国人太欺负人了,当年我能打了他们,今天我依然能够上前线!”
而这位老将军,就是曾身经百战,在抗日、解放以及朝鲜战场,都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开国上将陈锡联。
湖北红安,一个号称“中国第一将军县”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曾经诞生过两百多名革命元勋,而陈锡联将军,也正是他们中的一员。
1915年,陈锡联就出生在红安县的一个贫民家庭,父亲在他三岁时便早早去世,于是自幼丧父的陈锡联,便跟两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与母亲相依为命。
或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又或者是童年时间就见识过太多地主恶霸横行乡里,欺压乡亲的场景,年仅14岁的时候,陈锡联便萌生了加入游击队,参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想法。
于是陈锡联在思考了几个晚上后,就把自己的想法跟母亲说了,母亲听完后,坚决不肯同意陈锡联去参加游击队,她担心战场上形势多变,一个不小心,陈锡联就会永远离开她。
可是已经打定主意的陈锡联,又怎么会因为母亲的反对,就放弃自己的理想呢?于是就在一个深夜,陈锡联偷偷从家里溜出来,踏上了参加革命的道路。
临走之前,他朝着家的方向,重重地磕了三个头:
“此身许国,再难许家。”
1929年,离家后的陈锡联,第一时间找到了当地的游击队长徐海东,徐海东看着这个面黄肌瘦、穿着破烂,眼神中却透着不屈的少年,突然来了兴趣,于是张口问道:
“咱们游击队可是要搞革命上战场的,随时有可能牺牲,小兄弟,你怕不怕死?”
陈锡联挺直了腰板,对着徐海东大声说道:“我一不怕死,二不怕累,只要能让我娘和村里的乡亲不受地主老财的压迫,过上好日子就行!”
徐海东看着陈锡联略显稚气却认真的表情被逗乐了:“好!那以后你就跟在我身边,跟我干革命!”
就这样,在跟未来的开国大将徐海东的第一次会面中,陈锡联就踏上未来的革命之路。
在随后的革命生涯中,陈锡联开始逐渐展示出了自己过人的军事才能,其实有的时候,打仗这种事情是无师自通的,它并不需要多高的文化水平打基础,但名将们总是会拥有天生的那份对于战场的敏感,陈锡联自然也不例外。
从普通的游击队战士开始,陈锡联在战场上永远冲在第一线,而且总是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判断出敌军的进攻方向和走势,并且给予精准打击。
于是,陈锡联在红军的队伍中屡立战功,后来连他的营长高汉楚都在一次大会上对他进行专门的表扬,说陈锡联是“战场上的一门‘小钢炮’,革命的冲锋号吹起来,他就向前进攻。”
结果,陈锡联这个“小钢炮”的外号,就在整个党内和军内传开了,甚至连毛主席都知道了陈锡联的这个外号。而且更巧合的是,有了这个外号后,陈锡联还真的就投入到了对炮兵的研究和指挥上。
例如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10月19日夜,时任129师385旅769团团长的陈锡联,就亲自指挥,奇袭了日军的阳明堡机场,消灭了100多名日军,并且炸毁了24架日军飞机。
要知道,当时可是日军气焰最为嚣张,甚至公开喊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陈锡联的这场胜利,可以说给了日军当头一棒,极大鼓舞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抗日的信心和热情。
而他也就此一战成名,在随后的抗日和解放战争中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
于是在建国后,毛主席钦点陈锡联成为解放军的炮兵司令,最开始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陈锡联还不敢相信,内心略带忐忑地,专门去找到了毛主席,对毛主席说:“主席,我担心我做不好,您还是另请高明吧!”
毛主席却哈哈大笑:“我钦点你这个‘小钢炮’,你还不相信我的眼光?”
就这样,从1950年开始,陈锡联正式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在随后的1950年到1953年,陈锡联为抗美援朝战场输送了大批炮兵,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面对美军的火力优势,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也为最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之后,1958年8月前后,毛主席又专门找到了陈锡联,要求他做好炮击金门的准备,以此来威慑台湾岛上的蒋介石政权,以此来遏制美国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陈锡联慷慨应命,出色的完成了毛主席的命令和要求。
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85岁的陈锡联,在听说了美国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后,会产生极度的愤怒之情了。因为在他眼里,革命时代的风风雨雨都已经闯过来了,抗美援朝和炮击金门,更说明了美帝国主义只是纸老虎。
别人怕美国,可他陈锡联,依然是那门“小钢炮”,从来不怕任何敌人。
可惜的是,仅仅过了一个月,年事已高的陈锡联将军便阖然长逝,留下了这个未了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