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讯(记者 石岩松)近年来,黑龙江省禁毒战线以整治突出毒品问题为抓手,以重大活动安保为主线,以健全完善毒品治理体系为基础,全省禁毒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全省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深化社会综合治理 最大限度化解风险隐患
坚持关口前移、突出标本兼治,最大限度落实吸毒人员排查、管控、收戒、救助、帮扶等项工作,全力“减存量、控增量、防肇祸”,吸毒人员报到率、执行率和戒断巩固率持续提升。强基有力度。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出台《黑龙江省禁毒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垦区林区禁毒工作的通知》《全省禁毒基础工作攻坚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档案(试行)》和《社会面吸毒人员风险分类评估档案(试行)》,实现了吸毒人员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定下发《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禁毒安保工作方案》《全省禁毒部门“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及时化解矛盾风险,助力我省社会大局稳定。核查上强度。2024年年初,按照全国“禁吸戒毒基础年”工作部署要求,围绕全国“两会”、重要节日、龙江冰雪旅游、亚冬会禁毒安保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五轮吸毒人员核查工作,核查率96.39%,全省吸毒肇事肇祸案事件“零发生”。管控求精度。创新实施“微+”工作法,实时掌控吸毒人员动态,牢牢守住不发生吸毒人员脱管失控、肇事肇祸工作底线。充分运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警务运行模式,与厅情指、治安、科信等相关警种及禁毒委成员单位数据共享,通过对特种车辆驾驶员、酒驾醉驾前科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涉访人员等数据比对,对发现存在风险隐患的吸毒人员全面落实相应管控措施,防范化解矛盾风险。扎实开展“平安关爱”行动,近两年累计帮扶救助1331人、731个家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禁毒工作的满意度。
持续强化务实举措 缉毒执法动能持续提升
将缉毒执法工作作为检验公安禁毒新质战斗力提升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按照公安部提出的“四新”要求,主动适应公安机构编制管理改革,聚焦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这一关键,以“大数据”为切入点和发力点,全面引领、服务和支撑实战。提升新质战斗力引领打击方向。充分发挥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效能,全面引领、服务和支撑实战,对非列管成瘾物质滥用问题打击整治展开凌厉攻势,成功破获非法贩销“笑气”的公安部目标案件;在部禁毒局的指挥下,对贩卖麻精药品的公安部目标案件发起16省份集群收网行动;按照冬季行动部署对非法贩售成瘾物质的公安部目标案件,发起29省份统一核查工作。分析数据服务集群打击。针对毒品违法犯罪具有跨地域的常规特点,落实“省级主责”要求,与职能部门开展协作,争取支持,开展警种协作,组织专门力量开展案件回溯和社会面前科人员排查工作,帮助实战单位抬高侦查维度、扩大工作视角,提升工作质效。依托数据提升打击精度。主动向行管友邻部门提供禁毒工作视角的数据模型,争取数据支持。通过推动大数据的汇集整合,在补充我省公安“大数据基座”数据来源的同时,以“数据安全”为前提,支撑禁毒部门依法依规开展数据分析使用。通过优势互补,已创建技战法10余种,向基层推送有价值线索100余条,成案效果明显。
坚持长远综合施策 预防治理成效不断提升
着眼强化防治结合、系统治毒,深耕细作综合治理,不断完善毒品治理体系,持续提升治理能力。持续深化预防教育。充分发挥“龙江禁毒宣讲团”品牌引领作用,多部门联合开展“大学生禁毒主题演讲赛”“禁毒教育教学创新大赛”“禁毒优秀教师说课大赛”等系列活动,禁毒工作社会影响力、公众参与度持续提升。公安、教育、药监等七部门联合开展“护校安园”暨防范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及非列管成瘾性物质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做到学校及周边药店、医疗机构排查、教育、宣传全覆盖,跟进强化教育引导和查处整改。着力打造媒体联动、优势互补、快速传播的宣教模式,各类媒体播发禁毒信息3000余篇,黑龙江省禁毒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位居全国前列。持续强化禁种铲毒。严格落实“四级书记”抓禁毒工作要求,持续压紧压实党委政府禁种铲毒工作责任,深入开展农村零星种植毒品原植物问题治理。通过规范和完善《黑龙江省禁种铲毒工作档案》,工作质效不断提升。通过持续开展“天目”行动,充分运用科技手段与实地踏查相结合等铲毒手段,依法严查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行为。截至目前我省林区连续20年无大面积种植毒品原植物发生。我省森工林区积极创新工作落实机制,“一宣两档七结合”工作模式获得国家禁毒办全国通报表扬。持续优化服务管控。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省市县公开发布740余项禁毒行政许可事项,网办深度提升至最高级、承诺时限缩减为1日,率先完成“全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实现了易制毒化学品许可事项审批效率和服务质效“双提升”。紧盯易制毒化学品生产、销售、使用等关键环节,深入开展清查核查工作,全省注册涉易制毒企业2400余家,核查登记涉易制毒企业自有实验室2100余个;我省制定出台全国首个《黑龙江省公安机关易制毒重点设备管理办法(试行)》,全省6400余台各类易制毒重点设备全部统一编码造册,建立电子档案,全省易制毒化学品、易制毒重点设备流入制毒渠道“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