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上次快了大半个小时!”1月10日下午3时许,乘客陈婷从加拿大温哥华飞抵香港,再从香港机场乘船抵达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这是她第二次乘船往返两地,不同于首航时广州至香港单程用时近3个小时,同样的航程,这一次她只花了2个多小时。

陈婷不知道的是,这半小时背后,隐藏着一个企业按需“点单”,工会精准“配送”,劳模工匠“送技”的故事。


吕镇洋(右)在高速客船上开展安全检查。陈秀慧 摄

2023年4月14日上午,广州中心城区唯一的水上跨境口岸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试运营。然而,该航线有约20海里的限速区域,既影响乘客体验,也让高速客船失去优势。因此,广州琶洲港澳客运有限公司提出提速诉求。得知各级工会开展“劳模助企行”活动,该企业向广东海事局工会发出“订单”。

“订单”下发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州海事局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吕镇洋手中。他带领团队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清单”,深入一线进行“会诊攻关”“开方配药”。“作为一名劳模工匠,就应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企业发展、产业升级贡献海事力量。能参与其中,与有荣焉。”他说。

为高速客运船解提速难题

“珠江口水域是我国最繁忙的通航水运之一,本身具有水域复杂、航线密集、桥梁众多等特点。高速客船航行过程掀起的涌浪会对周围的船舶造成冲击,严重时还可能导致锚链挣断、船体受损甚至破裂,在这片水域提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2023年5月底,吕镇洋接到企业“点菜订单”后便开出了“制菜清单”——走访港航企业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实船观测研究和专家论证,征求行业意见。

2023年6月,吕镇洋带领团队联合企业一同走访了沿岸镇街,随船观测高速客船在不同航速下航行兴波影响。

通过观测分析,吕镇洋和团队发现,高速客船在通过广州港东河道6#灯浮至9#灯浮之间航段时,所产生的兴波对附近渡口、码头影响较大,应合理控制航速;在通过大濠洲水道至八塘尾航段时,以超过25节的航速航行不会使兴波进一步增大,可以解除高速客船25节的航速限制。高速客船从广州琶洲至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程约63海里,在遵守原限速要求的情况下,全程用时约142分钟。“如果部分航段能解除限速,客船的平均航速将达到35节,全程用时可控制在115分钟左右,就达到了企业提到的‘能在2小时内到达目的地’的诉求。这对乘客而言亦非常宝贵。”

结合吕镇洋和团队前期观测研究资料,广东海事局组织行业内专家对琶洲港澳客运码头高速客船提速通航安全影响进行专题分析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加强管理、提高驾驶人员技能水平、采取安全航速、谨慎驾驶的前提下,运营的高速客船提速方案可行。

2023年9月,广东海事局正式印发《关于修改辖区船舶安全航行规定部分条款的通知》。该修改条款于2023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修改条款生效后,限速区域从20海里缩短至约3海里,琶洲港澳客运码头高速客船单航次用时缩短约30分钟。

2024年1月,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工作人员为吕镇洋团队送来锦旗,上书“助力湾区一体化,执法为民保安全”。

广州海事局工会主席表示,“我们将‘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融入工会重点工作融合开展,努力让专项行动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职工高速度成长的‘助推器’。”

培养海事调查业务人才

劳模吕镇洋的助企范围远不止于此。广州海事局工会主席介绍,以“吕镇洋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建设的广东海事局海事调查实训基地,致力于培养海事调查业务人才,由吕镇洋等带头人具体负责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实训基地结合学员业务基础,通过理论精讲、实务带讲、实操训练、业务研讨、现场研学等多种方式,累计开展培训13期,培训学员61名,大部分学员后来都成为海事调查骨干。

过去一年,吕镇洋步履不停:2024年7月,到中远海运散运公司为岸基船舶管理人员讲授航运安全管理知识;同年9月、10月分别为中交广航局疏浚公司船员、广州航运交易所组织的水路运输企业管理人员讲授“海上航行、作业安全”“水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等课程;还在广州海事局官方公众号发表50余篇高质量的案件分析文章,在航海圈广为传播。

航行安全是保障海上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公司发展、船员队伍稳定,也涉及船员家庭幸福、社会稳定。中远海运船员公司远洋船长徐磊曾多次听吕镇洋讲课,“从中提升了航海技能,了解到最新的船舶碰撞事故防范策略和实践,有效增强对碰撞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受益匪浅。”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 徐丘濂 通讯员 曹芬 陈秀慧)

来源:中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