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剧界,大山与大纲常被提及,前者出身底层,随瞎眼二叔拉二胡讨生活;而大纲家庭背景截然不同,其母为公办教师,父是在编警员。若将时间拨回民国时期的北平城,彼时的巡警地位与现代不可同日而语,堪称底层,与送水工、人力车夫等同住大杂院。
1900 年庚子事变后,京师治安混乱,“协巡总局” 设立,效仿上海租界招募 “巡捕”,此为中国近代警政之开端。1905 年清政府设巡警部,警员统称 “巡警”,然受明清捕快属 “贱业” 观念影响,清末民国时巡警地位低下,被戏称为 “避风阁大学士”“臭脚巡”,月薪仅 7 - 9 块银元。
北平城巡警入职相对容易,识字且口齿伶俐者多能入选。当时社会各行业薪资差异显著,小学教员月入 40 块银元,政府小职员亦相近,铁路工人 15 块银元,小诊所医生 30 块银元,相较之下,巡警 7 块银元的月薪仅与租车拉活的人力车夫相当。不过,巡警也有优势,制服、皮鞋免费,工作虽风吹日晒但无需苦力劳作,年老有望转后勤岗位。其职业晋升路径为三等每月 7 元、二等 8 元、一等 9 元,升至巡长、巡官者少之又少。如《我这一辈子》原著中的福海,曾任多职,生活富足,并非影视中那般穷困潦倒,且巡警执行摊派任务时不乏 “外捞”,如要求铺户上交大饼,自身也有机会享用。
在伙食方面,北平巡警每月有 3 块银元的饮食开销。据《银元时代生活史》记载,1921 年前后,北平物价为麻酱烧饼 3 铜元、馄饨和炸酱面 5 铜元,1 银元等于 300 铜元。若每日三餐为一碗馄饨加一个麻酱烧饼,日支出 24 铜元,月支出 720 铜元。吃腻了常规面食,街边卤煮、炸豆腐等小吃也是选择,酒馆的油炸花生米、凉拌干豆腐丝配半斤小烧也消费得起,毕竟白酒价廉,烧刀子每斤仅 8 铜元,催生了不少酒徒。巡警虽非酒蒙子,但爱喝茶,多饮 1 铜元的高碎。永星斋槽子糕、大顺斋糖火烧、仿膳芸豆卷等非肉类食品,巡警也能偶尔消费。
然而,肉类食品对巡警来说较为昂贵。如卤煮、炒肝等下水类小吃,一碗加火烧需 15 铜元,远超普通面食。像大饼卷酱肉等直接吃肉的食物更甚,这些在文化名人如鲁迅、徐志摩眼中不入流的食物,对巡警而言也是奢侈品,唯有无需交车份的人力车夫能常食。不过,巡警在 “站宅门” 时,若遇官绅体贴,与府中下人共食,伙食会大幅改善。大户人家下人的生活水平颇高,如鲁迅居住的八道湾胡同四合院,据周作人日记记载,1921 年 7 月买菜支出 35 块银元,多为肉类,足见下人的伙食之好。若巡警想在家实现顿顿有肉,按每月 3 块银元伙食标准,2 块银元买 50 斤白面,1.5 块银元买 15 斤猪肉,0.5 块银元购置调料、劈柴可行,但前提是不能娶妻生子,否则经济压力剧增,恐只能以棒子面度日。总之,民国北平巡警的伙食状况深刻反映了其在社会底层的经济处境与生活状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主旨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我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