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往腊月深处走,年味越浓,翻翻日历,距大年三十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归家的心愈急切。想回家,可行程依旧未定。与发小联系,想着过年回家,好好聚一下。

消息发出很久,发小那边才回复,“这个年不好回,一年下来,没赚到什么钱。我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回家。”

我笑着说,“过个年回趟家,也不会有太大开销,尽量回去吧。老父亲老母亲都还在家里盼着呢。一整年都漂在外面,中国人过年,不就讲究个团圆嘛。”



发小说,“哪有那么简单,如果时光往前推,我还是单身汉的时候,那我铁定回家,不管有没有赚到钱。可如今不同了,成年人回家过年,支出太大。父母那边,得表示吧;侄儿侄女的压岁钱,得拿吧;亲朋好友,得走动,得表示吧;大过年的,一家人的穿戴得有吧;年货,也得准备吧……”

他越说越来劲,一系列的费用支出都给列了出来,细细一算,这一趟下来,开销果然巨大。

老家乡下,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年初出,年末归,在村人的眼里,他们都是外出打工的光鲜。村人平日的家长里短中,都是:谁家子女在外面混得好,谁家子女在外面赚大钱,谁家子女工作不错……



可实际上,打工人的苦,只有自己才知道。再怎么省吃俭用,必要的开销依然高高在上,辛辛苦苦一年,也存不了多少钱。碰上这过年的开支,再加上开年后必不可少的费用,只觉钱包太瘪。

除了正常的、必要的开销,还得花些“面子钱”。村人都知道你在外面混得好,过年回家了,抽的烟,打的牌,也得有一定档次才行。不然,村人就会背地里议论,这小子在外面混得太差了。

我曾跟发小说,你平时抽啥烟过年就抽啥烟,你平时打啥牌过年就打啥牌,何必在意别人。发小苦笑,“我也想啊,可问题是,农村就这样,看你表面,觉得你混得不好,恨不得戳你脊梁骨;一旦觉得你混得好,平日对你父母都好一些。”



事实好像确实如此,农村啊,父母以子女贵。子女如果体面,他们的父母在村里就受人尊重;子女如果经济拮据,村人对他们很是一般,平日甚至不愿意搭理。这就是农村的现状——没有钱,也就没人瞧得起。

或许是都没赚到什么钱,接连问了几个发小什么时候回家过年,可都没有确切的回复。“回家”二字,是他们心头的期盼,却也好似一块“遮羞布”,好好地盖着,一切皆好,一旦扯开,光鲜顿失,成人村人的笑话。

团圆中国年,又有谁不想回家?可现实就是这么无情,虽说生活是自己的,但谁又能真正做到,过于理想化的模式,成不了生活的基调。腊月二十三了,小年了,“回家”二字,依旧落在心尖,回不加?怎么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