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何父得知牡丹没有死,带着全家老小投奔牡丹,让他帮扶弟弟,昔日爱女的形象尤为讽刺。何父长久以来都误以为牡丹已经跳下悬崖死了,因此他时常去到为牡丹设立的衣冠冢前焚香祭拜,还会特意购买他生前所爱吃的食物,而浆面便是牡丹生前所爱之一,还有那涂满蜂蜜的胡饼和何母生前为牡丹精心挑选的簪花,何父东一铭记在心,他心中默默祈愿,希望来世牡丹能觅的一位好良人好婆嫁。
一个能够如此清晰的记得女儿生前喜好的父亲,又怎么会是对牡丹不管不顾的渣爹?但何父就是这么内心充满矛盾的一个人。相较于牡丹的性命,他更加害怕触怒官宦权贵,更是担心他那老来得子的宝贝儿子会因牡丹而受牵连。
在那个深受传统封建观念束缚的时代,女人生来仿佛就是为了相夫教子、孝敬长辈而活,而独立专行的牡丹是不被那个年代所容许的。就连何父也难以接纳。
正因如此,即便深知女儿在刘家饱受非人待遇,他仍固执的认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出嫁的女儿生死都是夫家的人,没有回娘家的道理。而如今牡丹一步步克服了所有困难,从军营的奴隶转为贱籍重返长安,不仅重新拿回了花满筑,也找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户籍。
她的故事渐渐从长安城传闻到洛阳,何父终于得知自己的女儿非但没死,反而在权贵云集的长安城里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反观何父这些年来的生意却是日渐凋零,全靠女儿何惟芳当初留下的丰厚嫁妆勉强维持。
当她沉浸在牡丹没死的喜悦回过神来,何父在继母的提醒下猛然醒悟,或许可以让牡丹来帮扶弟弟,完全忘记了曾经在夫家面前说的,嫁出去的女儿生死都是夫家的人。而今一家老小迁往长安投奔牡丹,让牡丹给弟弟的未来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