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央视新闻,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中国。

豺群现身甘肃

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80万公顷,是在1987年建立的。当时还只是普通的保护区,但在1992年其被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因是这个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极旱荒漠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主的多功能综合性自然保护区,意义非常重大。



近年来,该保护区为了实现保护价值,已累计设置标准公里网格红外相机监测样地5处,用于长期观测野生动物的红外相机达到了90多个,基本上是实现了对保护区野生动物活动常态化监测,有助于帮助研究这些动物并制定专门的保护措施。

不久前,甘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数据的时候,有了喜人的发现。他们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豺的活动影像,而且还是数量多达13只的豺群!从画面中可以看到,这13只豺是沿着山坡向上移动的,它们的速度并不快,但却分工明确。有负责警戒的,有负责寻找食物的,还有开路的。



虽然豺本来就是群居物种,但是像这样多只豺同框的活动的影像依然是相当罕见的,这足以证明该保护区内豺的数量是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中。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豺

豺(Cuon alpinus)是一种犬科豺属动物,是一种所有人都知道(从成语和典故中),但大部分人都没见过的物种。



豺的体型通常介于85~130厘米长,尾部长度则在45~50厘米之间,其体重波动于15~32千克的范围内,外观往往显得比人类驯养的犬类更为娇小。

它们的头部特征显著,宽度较大,额头既扁平又低矮,吻部相对短小,耳朵形状近似半圆形。相较于狼,豺的四肢略显短小,这样的体型特点使它们能够在山地峭壁间灵活攀爬,以及轻松穿梭于林间。其尾巴较为粗壮,覆盖着蓬松且下垂的毛发,颜色为棕黑色,尾端或为黑色,或为棕色。豺的体毛浓密且略显粗糙,色彩随季节变换和产地差异而有所不同,通常头部、颈部、肩部、背部以及四肢外侧的毛色为棕褐色调,而腹部及四肢内侧则呈现出淡白、黄色或浅棕色的温柔色泽。



豺展现出了极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它们不仅能在山地草原、亚高山草甸及稀疏的山地森林中找到栖息之地,还能穿越沙漠、森林、草原等多种生态系统。这些动物性格机警,嗅觉敏锐,尤其在晨昏时分最为活跃。豺擅长游泳、跳跃及攀岩,是现存犬科动物中技能最为多样、行动最为敏捷的种类之一。在狩猎时,豺常常采用围攻策略,对付同区域内的各种大小兽类,展现出惊人的捕猎技巧。



豺的分布范围广泛,涵盖了亚洲的东部、南部、东南部以及中部等多个区域,包括俄罗斯、克什米尔、不丹、尼泊尔、缅甸、泰国、印尼等国,以及我国的大部分领土。在我国,豺主要分布在山区地带,如东北、华东、华南、贵州、四川、西藏、新疆等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豺的生存条件遭受了严重破坏,过度捕猎、栖息地丧失等问题导致了豺的数量持续减少。

正是豺这样的猎食者的消失,导致了野猪的数量泛滥成灾。

为何被称为"野猪克星"?

野猪的恐怖我们不需要特别去查,你就看隔不久就会出现的各种野猪袭击人类的新闻就可以得知了。



这些野猪成年个体体重可达200公斤以上,虽然是“猪”,但其实身体非常健硕,厚重的身躯的肌肉比脂肪还多。它们的獠牙和利齿是主要的攻击手段,可以轻易撕扯活体的血肉。另外它们质地坚韧厚实的皮肤和浓密的刚毛,就像是一层铠甲,能抵御各种伤害。

能攻能守不说,它们本身又非常果敢,在认为自己受到威胁后就会爆发出强烈的攻击性。

你可能会像豺这样比中型犬还瘦弱的物种,怎么能对抗野猪这样的狠角色呢?

一对一自然是难打,但豺讲究的是团队协作。豺是群居动物,它们一般会组成5~12只的集群后才进行狩猎,有时甚至会形成更大的族群,多达30只以上。在狩猎过程中,豺群内部协作默契,狩猎成功率极其之高。



它们捕猎时非常讲究效率,因为自身体型较小,体力无法胜过猎物,因此不能打持久战。豺群会根据i情况灵活的调整攻击策略,尽量快速结束战斗,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豺群在锁定目标猎物后,会采取围猎战术,将猎物包围起来。通过前后夹击、左右围攻的方式,让猎物无法招架,前后不能兼顾。一部分豺在前面吸引猎物的注意力,而另一部分则绕到猎物身后进行攻击。



而且它们攻击的时候非常具有针对性,会专门攻击眼睛、耳朵、脖子股等要害部位,甚至能像非洲鬣狗一样掏肛!有的“敢死队”还会直接跳到猎物的背上持续用利爪攻击,另猎物承受不住来自四面八方的伤害,最终被迅速削弱战斗力,甚至直接导致其死亡。



在这样的战术之下,别说的野猪,就算是羚牛这样可达300千克并且具有角的巨型食草动物,豺群也能轻易拿下!甚至在印度的记录中,豺群还曾袭击过黑熊!还有一个案例中,老虎被豺群围攻致死。



豺群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