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江西省作为生产粮食的大头省份,在全国都占领着重要的位置,而就在一次与刘俊秀的交谈之后,毛主席竟高兴的大拍桌子说,那就关起门来打。

一向稳重的毛主席究竟为什么这么激动?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刘俊秀又是谁,他对毛主席说了什么?



1、“关起门来打”

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了解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似乎有很多科技事业上的成就,比如说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等。

但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我们也曾经面临着台湾国民党的反扑,因此,为了做好战斗准备,粮食问题又成为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关注重点。



而此时的江西已然成为生产粮食的大头省份,自然要受到所有将领以及领导人的关注,时任江西省委书记的刘俊秀压力颇大。

要知道,军队打仗,后方补给是最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足够的粮草供应,那么就是再强大的军队也无法长久的坚持下去。



所以,刘俊秀也在大会上做出了保证,绝不会让战时的粮草断供。刘俊秀的保证虽然是真的,但他心里也有些打鼓,这真的能做到吗?

怀着忐忑的心情,他回到了南昌,一回到政府办公室就看到了毛主席的身影,两人随即就展开了交谈,一如既往的还是关于粮食供应问题。



而这个时候的刘俊秀眼神中没有了参加大会时的忐忑,反而多了很多坚定,之后就对毛主席说:“主席放心,江西省一定能保证大军将士一年的粮食供应。”

刘俊秀拍着胸脯的样子让毛主席对于这场战斗更加有信心,于是便激动的拍着桌子说:“好,那就关起门来打!”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有了一些疑问,刘俊秀怎么就敢拍胸脯保证呢?他又是怎样实现粮食供应的呢?

2、刘俊秀

其实,刘俊秀敢这样说也是有原因的。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江西人,刘俊秀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对这片土地的所有都再熟悉不过。



更何况,自他参加革命以来,他就一直从事农业工作,对于农业发展早就有了自己的一套鉴定标准,所以说出这样的话不足为奇。

至于他是如何实现粮食供应的,或许从他的经历中我们能找到答案。细细了解之后,无非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当然就是他土生土长的江西人身份和在各地参与农村事业的经历。与很多参加革命的人不尽相同,刘俊秀的革命生涯似乎一直都有农业的参与。

刚入党时,他被派往苏维埃政府从事雇农工会和土地委员会的工作,在其中接触到了不少农民和农业知识,再加上之后在学习班的进修,他对农业的发展有了初步的认知。



后来,他又在组织的任命下前往包括家乡在内的各地进行农业事业的开拓,在实践中形成了很多有用的农业发展方略,为日后主政江西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这些发展方略,刘俊秀在1961年担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农业发展理念,促进了江西的农业发展。



在主政江西的这些年中,他不仅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工作中还巧妙的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农村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节约了解决问题的时间成本。

之后,他对症下药,发现发展制度不行他就设身处地的改善了新的保甲制度,让江西当地的农村摆脱了剥削和苛捐杂税。



同时,他也亲自深入到群众中进行农村调查,摸清了江西当地农民的构成比例,并大胆的扩大农会组织,将农村的封建统治彻底瓦解,实现了大多数中下层农民的解放。

他也亲自带人深入土地生产,因地制宜的制定了不同的生产标准,在保证百姓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实行稳定且合理的征粮行动。



这样一来,江西当地的农民都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利,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江西省的粮食产量也随之上涨,让中央领导人刮目相看。

基于以上成果和江西的独特的农业生产地位,它逐渐成为了战时粮食供应的大头省份。所以在1962年的那次大会中,各区的将领才会统一将目光落在刘俊秀的身上。



而他所谓的拍两次胸脯的保证也是因为粮食问题。1961年左右,我国曾经遭受过大型的地区型自然灾害,江西附近的省份都出现了粮食短缺的问题,所以周总理不得不前往受灾江西进行借粮。

由此便产生了第一次拍胸脯的保证。不同的是,在这次保证之中,刘俊秀是带着一些惶恐和忐忑的。



要知道,在当时全国都多多少少受灾的情况下,江西能在保证自己粮食够用的情况下且成功履行中央下发的外调粮食指标是很不容易的,如果再多征收一点,百姓估计就要不满了。

但好在刘俊秀最终完成了这个任务,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原本以为这样的事没有第二次了,但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一个“程咬金”。



1962年,身居台湾的蒋介石又试图卷土重来,这让中央格外重视,纷纷开始进行战斗准备,江西的粮食供应再一次成为重中之重。

这一次,刘俊秀的保证是对着毛主席的。他深知这次是事关国家的战斗,江西一定不能掉链子,所以便没有了之前的忐忑,而是直接说保证完成任务。



毛主席因此大为赞赏,便说出了那句话。这一举动,既是对他常年从事农村工作的认可,也是对江西农村事业发展的表扬。

刘俊秀一生都深耕农村工作,是为我国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同时,他的奉献也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铭记于心。

参考资料:
刘俊秀——百度百科
谢键忠.毕生为开拓农村工作而奋斗的刘俊秀同志[J].江西社会科学,1987,(06):10-1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