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早在虞舜时期,因“有易氏”部落居于易水而得名。北福地史前遗址是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首,将人类文明推进到8000年前。战国时期建燕下都,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鼎盛一时。公元596年(隋代)置易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2005年,被联合国首批命名为“千年古县”。同时,易县是革命老区,是晋察冀抗日主战场之一,聂荣臻、杨成武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生活过。1927年建党,1938年建政。在易县黄土岭(易县与来源交界处,易县属于坡仓乡寨头村)击毙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震惊了日本朝野。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狼牙山五勇士”诠释了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狼牙山英模方队”打头阵接受检阅。


易县历史悠久,众多文物古迹成为我县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一是远古至今不断线。从7000—8000年前的北福地史前文化遗址至20世纪70年代的革命烈士陵园,文化遗存覆盖所有历史分期,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革命建设奋斗史的实物见证。

二是文物类型丰富。拥有燕下都、北福地、七里庄等古遗址,清西陵、丛葬墓群等古墓葬,万里长城紫荆关、圣塔院塔、云蒙双塔等古建筑,老子道德经幢、镇国寺石佛等古石刻,狼牙山五勇士跳崖处、大兴安铁道兵烈士陵园等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安格庄水库大坝及灌溉设施、杨家沟军工厂等当代工农业设施。综合利用潜力巨大。

三是分布广、数量多、价值高。全县28个乡镇都有文物遗存,不可移动文物达285处,其中国家级、省级、县级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分别是:世界文化遗产1处(清西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清西陵、燕下都[含丛葬墓群]、万里长城紫荆关、老子道德经幢、北福地遗址、圣塔院塔、云蒙双塔),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城内清真寺、观音禅寺塔、千佛宝塔、狼牙山五勇士跳崖处、镇国寺石佛、燕南长城、七里庄遗址、南福地保绶园寝、南福地广禄园寝)。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血山塔、白塔、阿部规秀击毙处等)。创新保护工作,提高保护利用水平的责任重大。

四是可移动文物级别高、影响大。出自易县的三彩罗汉、齐侯四器等可移动文物有着重要的国际影响,透雕龙凤纹铜铺首衔环为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列入国家限制出国展出名录,获评河北省文化形象名片。易县现有馆藏文物2000多件套,其中三级以上珍贵馆藏文物330件套。





在易县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隐藏着无数未被发掘的瑰宝。从古老的城墙遗址到精美的古墓石刻,从珍贵的文物器皿到独特的民俗艺术,每一处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解读。

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易县的普查队员们埋头苦干,穿梭在乡间田野、山林沟壑之间,用专业的知识和设备,寻找着那些隐藏于世的文物古迹。他们不仅是在寻找文物,更是在寻找那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记忆。








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我县已新发现了不可移动文物2处。在此,我们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爱好者以及游客,积极提供线索,共同参与到这场文化寻宝中来。您的每一次发现,都可能成为揭开易县历史新篇章的关键。

同时,我们也将通过媒体平台,实时分享普查进展和精彩发现,让更多人能够远程参与,共同感受易县的文化魅力。这场寻宝之旅,不仅是对易县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更是对全民文化自信的一次有力提升。

易县第四次文物普查,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文物普查,更是一场唤醒千年古韵、传承文化精髓的文化盛宴。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探寻易县的文化宝藏,让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图文来源于“易县文化旅游”,侵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