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年乙巳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广东省内各大博物馆贺岁档展览大战也进入白日化阶段,将于1月27日正式开展的“吉祥有年——馆藏吉祥文物展”近日更祭出奇招,率先推出独具特色的文物品鉴会,让受邀的观众与6件精选的代表性文物近距离接触,目睹它们的精妙,感受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打开柜门,开启别具一格的文化探索旅程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朱晓秋表示,打开柜门,让观众与文物零距离,是广州博物馆具有开创性的举措。为了满足广大观众对文化的多元化需求,馆方今后将不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文物品鉴会。无论是庄重典雅的宫廷文物,还是承载热血记忆的革命文物,抑或是精美绝伦的丝织品,都将成为品鉴会的精彩主题。“希望以‘吉祥有年——馆藏吉祥文物展’作为开篇之作,开启一条别具一格的文化探索旅程。”

打开视频看看与重点文物零距离是什么体验?

“中国传统吉祥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吉祥” 蕴含吉利、祥和之意,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人们对生命心怀敬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历程中,又满怀着对幸福平安的向往,于是借助艺术、宗教等形式,不断丰富表达方式,逐渐孕育出了吉祥文化。其中,福、禄、寿、喜就是吉祥文化的核心。”广州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宋平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本次展览从广州博物馆13万件(套)文物中精心选择了133件(套)吉祥文物,通过“福”“禄”“寿”“喜”四大主题进行展示,加深观众对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他还透露,本次文物品鉴会选出的6件代表性文物分布在四大主题展区,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文物,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6件代表性文物诠释“福”“䘵”“寿”“喜”

在广州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宋平的带领下,南都记者见到了第一件文物——清道光粉彩通雕云蝠花卉纹瓷如意。它位于展览的第一部分“人臻五福”。福,意为幸福美满。中国的“福”文化源远流长,《尚书·洪范》中有“五福”之说,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即长寿、富贵、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及善终。此后五福内涵日益丰富。“福”文化主要通过各种文字形式与图案元素来体现,明清时期“福”文化发展尤为鼎盛,纹饰图案组合复杂多变,几乎到了“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程度。

清道光粉彩通雕云蝠花卉纹瓷如意的造型为清乾隆朝宫廷流行的“三镶如意”样式。为瓷质粉彩绘制加镂空工艺制成。器身三段分別镂空彩绘“五蝠捧寿”“三蝠捧寿”和云蝠纹,如意执柄分段作花卉蝙蝠纹样装饰,侧面绘蓝彩回纹,寓意“福寿延年”。整器工艺精巧,纹饰繁缛,造型流畅,可谓匠心独运。


清道光粉彩通雕云蝠花卉纹瓷如意,广州博物院藏。

第二件文物清光绪粉彩云蝠纹瓷瓶也在“人臻五福”展区。该瓷瓶的口沿及胫部分别精心绘制了黄地如意云头纹和变形莲瓣纹,颈、腹部密布各色流云纹和红蝠纹,云纹以蓝、绿、黄、紫等多色绘制,呈一枝四花弯曲如意状,以矾红绘制蝙蝠纹环绕祥云做团状,寓意着“福满天地”。云纹代表着高升与如意,蝠纹则象征着福气与绵长,两者结合也有“万福流云”的美好意象。整件瓷器色彩绚丽喜庆,吉祥寓意鲜明。宋平介绍说:“我们馆这件云蝠纹瓷瓶品质很好,从工艺上看,能够体现光绪官窑粉彩瓷器的工艺水平。光绪时期的粉彩瓷器烧制量非常大,品种及传世品都极为丰富,多承袭传统形制,胎体薄、成型工艺较好,釉质细腻均匀,釉色过渡自然。尤其是光绪官窑粉彩瓷,粉料更为细腻柔和,呈色淡雅清晰,而且层次分明。”


清光绪粉彩云蝠纹瓷瓶,广州博物馆藏。

展览的第二部分为“天赐厚禄”。据《说文》中记载,“日福,寓意䘵位与俸。” 《论语·尧曰》: “四海穷困,天䘵永终” ,“天䘵”即天赐福䘵,仁寿安康。《论衡》:“人有命有䘵,命者富贵贫贱也,䘵者盛衰兴废也。”唐宋以来,人们借“鹿”与“䘵”谐音,表达福䘵常在、官运亨通。鹿纹成为文化的经典符号并常用于陶瓷、玉器、漆木等器物中。葫芦因其名与“福䘵”谐音,也与福䘵寓意密切联系。明清两代葫芦瓶式与鹿纹极为流行。

据宋平介绍,“天赐厚䘵”展区也有两件文件参与此次“开箱”活动,分别为清乾隆玉雕人物及瓶形摆件和民国粉彩太平有象瓷摆件。清乾隆玉雕人物及瓶形摆件中,四童子手持莲花、如意、钱币等吉祥之物,围绕着一只夸张可爱、矮而敦实的双耳宝瓶周围,于波浪间嬉戏玩乐。据宋平介绍,宝瓶的“瓶”,谐音“平安”的“平”,寓意深远。童子们手中的莲花象征着纯洁高雅,如意代表着事事如意,钱币则寓意着富贵吉祥,这些吉祥物环绕宝瓶,共同编织出一幅童子“报平安”“送吉祥”的温馨画面。


清乾隆玉雕人物及瓶形摆件,广州博物馆藏。

民国粉彩太平有象瓷摆件上的象则与“祥”字谐音,象背驮一只大宝瓶,寓意“太平有象”,象背上的瓶是非常典型的吉祥图案。宝瓶代表着观世音的净水瓶,里面可以盛水或插放五谷,寓意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民国粉彩太平有象瓷摆件,广州博物馆藏。

展览的第三部分为“南山之寿”。“寿”居“五福”之首,是中国吉祥纹样的重要题材。祝寿之时,常曰“寿比南山”,位于秦岭之间的终南山,有绵延不尽之势,世称“天下第一福地”,成“长寿”之象征。秦皇汉武对长寿仙方的追寻,已成千古佳话,中国人对寿命的关注,对长寿的期许,折射出华夏民族的生命意识。这份生命意识被寄托于传统吉祥纹样中,化为千万种艺术化、符号化的独特形象, 满载人们对生命永恒的美好期盼。

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古人认为此星现则世道太平。秦统一天下后,在咸阳建寿星洞,供奉“南极老人星”。汉明帝同时敬奉天上寿星和人间的长寿老人,寿星渐与长寿有所关联,逐步衍化为象征长寿的仙人,并固定为高额、白须发、手持葫芦木杖的老者形象。南都记者在这一展区见到了第五件文物明青玉刻寿星把壶,该壶颈部浮雕寿星形象,壶把、流皆雕螭龙,壶底刻座莲,盖钮为羊,寓意吉祥如意、福寿绵延。


明青玉刻寿星把壶,广州博物馆藏。

第六件文物清铜胎画珐琅喜字宝相花纹温碗则在展览的第四部分“欢喜盈门”。“喜”是中国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喜”即喜庆、喜悅。“喜”是人的一种内心情绪的表达,“喜”文化则是人们通过吉庆活动和各种风俗来追求喜悅和寻找快乐的过程。结婚可称为“办喜事”,怀孕俗称“有喜”,凡人感到欢欣愉悦的事,皆可称为“喜事”。在历史长河中,喜鹄、麒麟等动物与植物结合的图案常被用来表达喜事降临、吉祥喜庆的美好期盼,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中一类独特的装饰纹样。喜上眉梢、麒麟送子等,寄托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喜事临门、繁衍生息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宋平介绍,清铜胎画珐琅喜字宝相花纹温碗原藏于紫禁城斋宫后寝殿诚肃殿内,是珐琅工艺中的精品。温碗一套由五件构成,分别是盖、碗、架、灯壶、托组成,是宫廷里用来加热和保温食物的器物。通体在宝蓝色地上饰彩色的宝相花纹及金“囍”字,碗底内饰五福捧寿纹。宝相花源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它以莲花纹为母体,融合了石榴花、菊花、牡丹花等多种花卉的花瓣,形成复杂精美的团花纹样,有“吉祥富贵”之意,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成果。


清铜胎画珐琅喜字宝相花纹温碗,广州博物馆藏。

展讯——

吉祥有年——馆藏吉祥文物展

展期:1月27日—4月13日

地点: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庄家茵

视频:N视频记者 陈杰豪 实习生 郑越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