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宣传活动现场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据报道,1月21日,澜湄执法合作中心在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海鸥”联合行动总结会,通报了“海鸥”行动的开展情况及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果。经初步统计,行动期间,各方总共破获以电诈案件为主的各类案件160余起,逮捕犯罪嫌疑人7万余名,解救受害人160余名。今年,中心将适时启动“海鸥”联合行动第二期。
“海鸥”行动是澜湄执法合作中心为落实澜湄合作第四次领导人会议精神及《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于2024年8月至12月所实施的一次联合执法行动,目标是通过协调柬、中、老、缅、泰、越六国执法部门,共同打击区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与枪支弹药走私犯罪。
“海鸥”行动成果斐然,展现了区域内国家携手应对电信诈骗犯罪的决心,也为打击跨国性犯罪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海鸥”行动成果让民众看到,通过国际间的协作机制,可以有效应对包括电信诈骗在内的多种复杂跨国犯罪问题,同时也期待即将启动的“海鸥”联合行动第二期,能够取得更大战果,有效缓解相关国家民众对电信诈骗犯罪的担忧。
应该注意到的是,由于原有电诈犯罪生存空间被强力挤压,电诈犯罪开始向缅甸妙瓦底等纵深地带转移,这也导致电诈园区出现了“用人荒”,进而引发一系列非法拘禁、绑架被诱骗出境的人员并强迫其从事电诈的案件。尤其是2025年开年,我国公民被骗至境外后失联、被困案件频发,引发巨大社会关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海鸥”第二期将全力解救各国失联、被困人员作为重要内容。
在铲除缅北电诈园区的过程中,中国力量一直是绝对主力,而之所以效果显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缅北电诈园区“临我边境”,雷霆一击,剑及屦及。但在近期因“演员王星失联”等事件被高度关注的缅甸妙瓦底园区,却是位于泰缅边境,并不靠近中国。
事实上,即便妙瓦底的电诈园区被铲除,在东南亚甚至世界的其他地方仍然可能会有新的犯罪窝点冒出来。只有长期坚持多国协作,定期实施“海鸥”行动这样的联合执法行动,才是打击跨国电诈的长久之道。
还需看到,“海鸥”行动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不同国家警方之间的联合执法行动,其成功是建立在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区域性多国联合执法合作机制之上,有一个综合性执法安全合作政府间国际组织澜湄执法中心进行居间协调,其背后则是由中国、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六国联合发起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
可以说,从澜湄执法中心到“海鸥”行动,都是各国政府积极应对地区安全形势变化和风险挑战的智慧结晶,合作的基础是共同的国家利益,这也是六国长期协作将电诈打击到底的底层基础。
比如,虽然电诈的受害者多为中国民众,但近期发生的“演员王星失联”事件也使泰国旅游业遭受重创。旅游业是泰国的支柱性产业,外国游客为该国贡献了约11%的GDP,如外界因绑架事件而产生“泰国很危险,很可怕”的印象,最终遭受重创的可能是泰国整体经济。
“海鸥”行动已经取得不少成果,随着第二期即将启动,意味着一个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衍生犯罪的持续合作正在展开。希望在未来,各国能够携手建立起一个更聚焦打击电诈的长效机制,使跨国合作在打击电诈中的持续性得到保障。
这个长效机制,既包括定期的联合行动,也包括建立专业的反诈技术和情报体系;既包括澜湄合作各方,也包括其他被卷入电诈犯罪的国家和地区及相关国际组织;既有各国警方的参与,也有各国金融和电信机构的加入,再加上有力的公共宣传与公众教育,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电子证据共享等技术创新的驱动,猖獗的跨国电诈犯罪有望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理。
编辑 / 徐秋颖
校对 /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