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众多杰出的将领,而粟裕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将星之一。毛主席曾在接见英国元帅时,赞誉粟裕是他战友中最会带兵打仗的一个。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让粟裕获此殊荣呢?


毛主席在持久论中提出,一个将领能够灵活地使用兵力,就掌握了指挥的中心要领,这也是对将领们的基本要求。粟裕一生戎马,将这一要求严格执行,深刻领悟毛主席的军事思想,打出一场又一场漂亮战斗,最终成就一代战神之名。

粟裕用兵灵活,首先体现在擅长用奇兵。在苏中战斗中,邵伯遭遇危机,粟裕没有立刻救援,而是采用围魏救赵之策。他将主力派到敌人心腹之地 —— 丁堰和林梓之间,对黄桥发起进攻。此计之妙,在于敌人完全未预料到我军会深入其内部。同时,粟裕还在如黄路上布置兵力,对来自黄桥与如皋的敌人进行打击。这步险棋,在救出邵伯的同时,给苏中的敌人以重击。


再看黄桥战役,粟裕最初故意向敌人展示弱点,让敌人产生骄气,然后将敌人引诱过来,趁其不备对敌人右翼发起进攻,最终将整个部队歼灭。莱芜战役亦是如此,粟裕从多个方面出手,让敌人摸不清我军真实意图,突然出现在敌人中间,将其全部消灭,真正做到了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在这方面,粟裕的用兵之灵活,确实无人能及。

不仅如此,粟裕还会根据形势变化,运用各种作战技巧,不拘泥于固定的战斗模式。我军在对敌人发起进攻时,一般选择其弱点处,以最小的损失赢得最大的胜利。但敌人兵力的强弱并非一成不变,可能会出现弱兵变强兵、强兵变弱兵的情况。粟裕在回忆录中提到,强弱相辅相成,并非固定不变,部队自身战斗力也不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要准确判断敌人的强弱并将其剿灭,需要丰富的实际经验,这就要求指战员们在长久的战争中经受锻炼,开动脑筋。


例如孟良崮战役,最初华野的目标是汤恩伯的右翼。但粟裕在进行战略部署时,始终密切关注战场局势变化。当他发现其他三个主力师在一起行动,只有七十四师落单时,便对敌人的情况、地形以及作战所面对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最终认定七十四师可以被歼灭,因为此时它的作战能力已经变弱。此外,粟裕对部下的作战优势了如指掌,在战斗时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将战绩扩展到最大。

在宿北战役中,粟裕同样展现出了灵活用兵的高超指挥艺术。当时,国民党军以优势兵力分多路向我苏北、鲁南解放区进攻。粟裕认真分析敌我态势,果断决定集中兵力,先打从宿迁向沭阳、新安镇进攻之敌。在战役过程中,粟裕巧妙地运用运动战,不断调动敌人,使其陷入混乱。最终,我军在宿北地区成功围歼国民党军整编第 69 师,取得了重大胜利。宿北战役的胜利,不仅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也为我军后续的作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粟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战神,正是因为他完美地践行了毛主席提出的灵活用兵的要求。他以卓越的军事智慧和非凡的勇气,在战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的战例,不仅是中国军事史上的光辉篇章,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