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媒体人 | 陈光平
近日,美国国会一项争议法案——《美国船舶法案》进入大众视野。该法案由议员沃尔兹与已遭中方制裁的卢比奥共同推出,旨在将中国排除在美国造船业之外,采取的手段包括征收高额关税、限制维修地点等。
法案核心内容颇为激进:对在中国及其盟友船厂维修的船只大幅提高关税,强制要求美国政府货物由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运输,并对中国制造新船征收停靠费。其中,悬挂美国国旗的船只若在中国进行维护,关税竟高达200%,这一举措在全球航运业掀起波澜。
目前,该法案能否通过仍是未知数。它需在新一届国会讨论后由总统签署,而特朗普对此态度尚不明确。尽管如此,共和党内部对该法案表现出积极态度,似乎将其视为政治自救手段。
但实际上,这一法案若实施,对美国而言可谓“自断经脉”。冷战结束后,美国造船能力急剧下滑,多数造船厂设备陈旧、人员短缺,除少数为军舰服务的船厂外,商业造船能力近乎缺失。在此情况下,禁止中方参与修船,无疑是切断美国海运业的关键补给线。
美国海军首当其冲。随着舰艇退役数量增加,维护需求飙升,国内船厂却无力承担。法案生效后,海军将面临维护成本暴增、等待时间漫长的困境,舰艇作战能力随之削弱,甚至连正常运作都难以保证。同时,美国船运公司也面临破产危机,高额维修费用与漫长等待让企业不堪重负。船运成本上升后,美国在全球贸易与航运体系中的竞争力将大打折扣。
卢比奥等人宣称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2倍,虽这一数据或有夸张成分,但中国造船技术领先美国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一法案看似是“反华”利器,实则暴露美国造船业长期存在的投资不足、发展滞后等问题。
卢比奥和沃尔兹试图借“反华”获取政治献金与利益集团支持,却忽视了如此极端手段只会加速美国造船业和海军的衰败。面对中国造船业的崛起,美国应选择合作与投资,而非全面封锁,否则必将自食恶果 。
作者:陈光平(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