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藏圈的人不管玩不玩邮票,或多或少都听过“全国山河一片红”这枚极品珍邮。这种反映特殊年代的藏品,不管是历史意义和稀有度,都具备了高价值的所有因素。
因此该邮票尤其是“大一片红”只要一上拍就是天价,从早年的368万到730万再到2018年嘉德秋拍的1380万,毫无疑问的现代“邮票之王”。
嘉德拍卖现场
当年这种邮票因为地图不准确等原因,被紧急停止发行并回收,但仍有部分“小一片红”流了出去,也就是“竖版”30毫米×40毫米,据传有500多枚。如今是邮票大名品,动辄几十万的高价。
而“大一片红”,也就是“横版”60毫米×40毫米,在官方介绍中其实根本没有正式印刷和发行,严格来说只是一个设计样稿。把未发行没有信用背书的“花纸头”炒到天价,无非是占据了“稀有”这一点。
历来高端拍卖一致的说法,就是“大一片红”存世量只有9枚,含6张新票和3张旧票。
“竖版”与“横版”评级上拍
存世量这种说法,在收藏界是个“玄学”问题,因为不管什么藏品只要流落民间,就没办法用科学严谨的方法来推断数量,只能靠大致的“猜测”。而话语权在拍卖行和专家手上,于是可以“做手脚”的地方太多了。
邮票不像古董,它是现代收藏品,从设计稿、印刷、邮戳、齿孔、颜料、背胶再到邮封,技术没有“断代”过,老化包浆更是无从谈起。
说白了,造假太简单了!更何况从这些年各种邮票“日落黄昏”的行情来看,很大一个原因是“悄悄印刷”导致突然出现的大量“真品”,把存量市场冲垮。
那么邮票王“大一片红”是否也面临着这种困境?很显然,从近几年突然出现的很多“新品”来看,确实已经沦为了笑话。
整套“横版一片红”上拍
关于“内部流出”已经是业内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身在局中就算不说,心里也大概明白怎么回事,但以前好歹藏着掖着,如今却也是不装了。
按理说,存世只有九枚的“大一片红”,没有大规模印刷,都只是单张的设计原稿。但查了下近来北京、香港等地的拍卖会。出现了很多“新品”,并不是有过“拍卖纪录”的那几枚,而且有评级公司背书,看起来还很“真”。
更夸张的是,还出现了“二连体”、“六联张”和整版“大一片红”,就这么堂而皇之的上拍。持有人基本都是大邮商、拍卖界“圈内人”。
二连体“大一片红”
其实一开始的高端拍卖市场,对“大一片红”的标注是“无旧票”,本来就没发行,怎么流通磨损呢?但后来不知怎么有“新发现”了,就出现了三张旧票。
可见“存世量”是随着某些人的需求,灵活变通的。而现在嘉德、保利的大拍仍然在强调“流传有序”,但一些中小拍行却撑不住了,他们需要“新发现”来提振市场,再继续萎靡下去,拍卖市场恐怕要倒一大片。
可这吃相未免有点难看了,不断出现的“大一片红”,在真假方面几乎很难鉴定。别说那些技术高超的“民造”假邮票,如果是当年官办的集邮公司重新“印刷”的,那到底算真还是假呢?
1380万“流传有序”的“正版”
只能说:在特定的人手上,那就是真品。在民间藏友手上,那就是假货!
这些年,邮票收藏越来越花样繁多的种类,诸如老纪特、编号、JT、年号JT、小型、小全、小本、小版、折、卡等数不胜数,让老玩家们疲于应付。邮票种类隐隐要和古钱币版别分庭抗礼。
但除了收藏老纪特和极小一部分未被“新发现”冲垮的种类,让极少数玩家获利之外,其他的玩家几乎都是一个“亏”字。
收藏种类繁多,数千万玩家,上万亿的巨大市场。但最大的问题:鉴定不透明无法规范化,拍卖行“为所欲为”,这一点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