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8日举办的 “健康中国传播大会院长论坛 —— 第一届千县工程与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院长(书记)论坛”上,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院长赵曙光分享了该院在医共体建设与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方面的创新经验。赵曙光院长分享的“四个能力建设”和“一入户”,为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实践路径。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人民医院院长 赵曙光
太和县人民医院作为“千县工程”单位,通过“四个能力建设”筑牢健康基层的基石。医院以急救能力、慢病服务能力、肿瘤防治能力和中医康复能力为核心,结合“一入户”服务模式,致力于提升县域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急救能力:打造“1367”急救体系
赵曙光院长详细介绍了太和县人民医院在急救能力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尤其是“1367”急诊急救体系的构建。
该体系以一个信息平台为核心,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急救资源的一体化联动,有效提升了县域急救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信息平台能够实时共享院前、院内急救信息,确保急救过程无缝衔接。体系包含三个急救层级:村卫生室的急救小屋、乡镇卫生院的急救单元和县人民医院的急救中心,形成分级救治网络。同时,医院标准化建设了六项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创伤急救、溶栓和洗胃,确保乡镇卫生院急救人员熟练掌握。此外,针对胸痛、卒中、创伤、哮喘、中毒、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等七个重点急症,医院制定了规范化救治流程,并在不同层级的急救单位中推广。
医院还通过5G网络和可视化车载系统,实现急救车辆与医院的信息实时传输,进一步优化院前与院内的衔接流程,并定期对急救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急救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规范化操作。
慢病服务能力:构建“369管理体系”
赵曙光院长介绍了太和县人民医院在慢病管理方面的创新举措——“369管理体系”。
该体系聚焦三项核心健康指标(血压、血糖、血脂),重点关注六种常见肿瘤(乳腺癌、胃肠癌、肝癌、宫颈癌、肺癌和前列腺癌)以及九种慢性疾病,通过全程化与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提升慢病管理效率。医院以身份证为核心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整合门诊、住院、体检及居家自测的健康数据,并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开发慢病管理系统,实现动态监测和个性化管理,建档人数已超十万人。此外,医院充分发挥村医作用,通过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协同合作,将慢病管理服务延伸至基层,确保患者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务。
肿瘤防治能力:强化早筛与多学科合作
赵曙光院长指出,肿瘤防治的关键在于强化早筛和提升诊疗水平。医院通过宣传巡诊深入社区和乡村,普及肿瘤防治知识,增强公众的早筛意识,推动肿瘤的早期发现。
在诊断方面,医院引入了先进的PET-CT和二代测序技术,这些设备能够精准检测肿瘤的代谢和基因特征,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尽管这些技术成本较高且部分项目尚未纳入医保,但医院仍积极投入,以提升诊断的精准度。
在治疗方面,医院整合了肿瘤内科、肿瘤外科、介入科、放疗科等多学科的专家资源,建立了多学科讨论(MDT)机制。通过MDT模式,各学科专家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此外,医院还建立了个案管理模式,对肿瘤患者进行长期跟踪和管理,从诊断、治疗到康复,为患者提供全程服务。
中医康复能力:推动中医技术下沉
赵曙光院长介绍,太和县人民医院在中医康复能力建设中,积极推行中医技术下沉,通过“下沉帮扶”组织中医康复专家深入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助力基层提升服务能力。同时,医院打造中医康复示范点,树立学习榜样,扩大服务覆盖面并提升质量。此外,医院结合现代康复理念,创新中医康复技术,开发个性化康复方案,满足不同患者需求。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促进了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让患者在基层享受到优质中医康复服务,真正实现“中医康复服务到家”,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了中医力量。
“一入户”服务模式:实现医疗服务到家
赵曙光院长还介绍了“一入户”服务模式,该院聚焦基层群众“不生病、少生病、生病少跑路”目标,以医务人员老家为纽带,推出“服务三村 当好三员”行动,聚力村医、村干、村民合力,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远程医疗和移动医疗设备,引导医务人员当好老乡的管理员、健康员、联络员,将医疗服务延伸至患者家中,实现了医疗服务“零距离”、乡亲看病“有医靠”。
“健康中国传播大会院长论坛——第一届千县工程与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院长(书记)论坛”由健康中国传播大会组委会、医学论坛网和健康传播指数研究院共同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和健康视点支持。
通讯员:王仕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