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下中国高达4.5亿美元仓储费的伊朗,不仅拒绝还债,反而急吼吼地要求中国归还滞留六年之久的2500万桶石油。

更令人惊讶的是,伊朗似乎刻意要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前将这批“黑金”运回国内。

如今,特朗普的就职仪式已经结束,伊朗是否如愿以偿?他又为何如此着急索要这批石油?



信源:BWC中文网2022年8月23日发布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一场跨越六年的外交拉锯战

2023年12月的北京,寒风凛冽。伊朗外长阿拉格奇结束访华行程,踏上归途。

谁能想到,他会带回一个让国际社会哗然的消息:

“我们强烈敦促中方归还我们的石油!”

用如此强硬的措辞来形容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要求,在外交辞令中可谓罕见。





信源:观察者网2024年12月27日发布

那么,这批石油究竟有何玄机,使得伊朗如此上心?

2018年,当特朗普政府给予伊朗石油出口短暂豁免权时,德黑兰政府如同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们迅速调动资源,将2500万桶原油运往中国。

这批石油被分别存储在大连和舟山港。

当时的伊朗石油部长比詹·赞加内曾满怀信心地表示已经找到了绕过制裁的新方法。

然而,他们没有预料到接下来的风暴。



中伊合作

2019年5月,美国突然收回豁免,这批石油瞬间变成了烫手山芋。

伊朗石油公司的高管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们既不能将石油运回国内,因为这将面临被扣押的风险;

也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公开出售,因为这会触犯美国的制裁法令。

随着时间推移,存储费用如滚雪球般增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石油行业分析师估计,大型油轮的日租金约为3万美元。

这意味着,仅存储费用每年就高达1095万美元。

六年下来,累计费用已经达到惊人的6570万美元,约合4.6亿元人民币。

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仅在辽宁港口,伊朗就欠下了高达4.5亿美元的仓储费。

这笔账单相当于32亿元人民币,几乎可以建造一座现代化的石油炼厂。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存放在舟山的费用还没有计算在内,总额可能更加惊人。

更糟糕的是,原油并非像红酒那样越陈越香。长期存储可能导致原油品质下降。

长期储存的原油会逐渐失去其最宝贵的低碳烃化物成分,不仅导致油品价值大幅缩水,还使得剩余的重油处理成本飙升,成为难以消化的负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国际油价的波动也给这场博弈增添了变数。

2023年12月,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75美元左右徘徊,远低于2018年存储时的价格。

这意味着即使伊朗成功取回石油,也面临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信源:中国新闻网2012年1月30日发布

面对这种困境,伊朗政府一直在寻求突破口。

他们尝试过通过第三方国家中转销售、易货贸易等多种方式来规避制裁。

然而,这些努力收效甚微,大部分石油仍然滞留在港口。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

在这场石油保卫战中,中国的态度可谓是“公事公办”到了极点。

面对伊朗的“敦促”,中方秉持专业态度,要求伊朗严格遵守国际规范,完成从港口储油罐到油轮的重新装载、海上船对船转运,并严格履行来源重新登记程序。

对此,伊朗可是急得团团转,迫切寻求取回石油的办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背后的隐情

专家们认为,伊朗这次行动很可能是因为美国政局变化。

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态度越发强硬。

他在竞选时就放话要对伊朗加码制裁,这不光是冲着核计划来的,还要掐断伊朗的经济命脉——石油出口。





信源:环球网2016年11月16日发布

面对这种压力,伊朗政府急着把手里的资产都变现,包括那批滞留在中国港口的石油。

对伊朗来说,这些石油不只是钱,更是谈判的筹码。

伊朗新政府的外交手腕变得更加灵活。一边向西方示好,一边又不忘和中俄保持良好关系。

这种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反映了伊朗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求生存的努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和伊朗的关系也在悄然变化。

021年3月,两国签署了为期25年的全面合作协议。

根据公开信息,这份协议涵盖了能源、基础设施建设、5G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合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虽然具体细节并未完全公开,但这无疑是两国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石油贸易方面,尽管面临美国制裁,中国仍然是伊朗原油的主要买家之一。

根据油轮追踪公司Kpler的数据,2023年前11个月,中国平均每天从伊朗进口约90万桶原油,比2022年同期增加了50%左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对中国来说,处理这批伊朗石油既是经济问题,也是外交难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有能力消化这批石油。

但考虑到美国的制裁和复杂的中美关系,中国在处理这事上必须权衡各方利益。

全球油价的波动也给这个问题增添了变数。

油价涨跌可能影响这批石油的实际价值,进而影响各方的决策。





信源:中国能源报2025年1月13日发布

国际能源署的最新报告指出,尽管新能源发展势头强劲,但全球石油需求仍在持续攀升,这为伊朗石油重返国际市场带来了一线希望。

然而,美国页岩油产能的持续扩张,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为市场注入更多变数。

这批滞留的石油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它的处理方式可能对未来的地区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变幻莫测中寻找平衡

这场石油风波还没有结果,但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热点。

对伊朗来说,这不只是经济问题,更关乎国家存亡。

伊朗正在制裁和经济压力之间找平衡,就像在刀尖上跳舞一样危险。

伊朗石油行业面临的问题确实远超出口困境。



易卜拉欣·莱希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报告,伊朗的石油基础设施严重老化。

多年来的国际制裁导致伊朗无法获得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使得其石油生产效率大幅下降。

IEA估计,伊朗需要数百亿美元的投资才能使其石油设施现代化,恢复到制裁前的生产水平。



伊朗的石油设施

在销售和收款方面,伊朗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由于被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伊朗的国际交易受到严重限制。

为了规避这些限制,伊朗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如通过第三国中间商进行交易,或与某些国家进行易货贸易。

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问题,但效率低下且风险较高。



伊朗油轮

这次事件也暴露了全球能源市场的脆弱性。

最近几年,新能源发展迅速,正在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彭博新能源财经报告说,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首次超过了石油天然气。

这种趋势可能会影响传统石油国的长期策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这种背景下,沙特阿拉伯等传统石油国家正在积极寻求经济多元化。

沙特的“2030愿景”计划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该计划剑指经济转型,力图摆脱“石油依赖症”,在可再生能源、旅游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开辟新增长点,为后石油时代未雨绸缪。

尽管沙特积极推进“2030愿景”计划,但其官方数据显示,石油收入仍占据政府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信源:新华网2024年6月3日发布

最后,解决这场石油风波可能需要各方妥协和创新的外交手段。

这不仅关系到伊朗的经济命脉,也是对国际规则和多边主义的一次考验。

无论结果如何,这个事件都会成为国际关系教科书中的重要案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它提醒我们,在这个互相依赖的世界里,每个决定都可能产生蝴蝶效应。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需要在变化不定的局势中保持清醒,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可能会发现,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赢得每场博弈。

而在于如何在复杂局势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为建立一个更和谐的国际秩序出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语

在这个地球村里,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的一份子。伊朗的石油困境,中国的外交平衡,美国的政策变化,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只有通过对话、合作和互相理解,我们才能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创造一个更加繁荣、稳定的世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BWC中文网-2022.08.23-《2500万吨伊朗石油运抵中国,外媒:人民币或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事》
2.观察者网-2024.12.27-《伊朗外长阿拉格奇抵达北京:这是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
3.中国新闻网-2012.01.30-《伊朗称欧盟对其石油禁运将致油价飙升至150美元》
4.环球网-2016.11.16-《分析师:特朗普或阻碍欧洲石油巨头回归伊朗》
5.中国能源报-2025.01.13-《原油贸易格局重塑 价格支撑进一步走强》
6.新华网-2024.06.03-《列国鉴·沙特|记者观察:摆脱“石油依赖” 沙特坚定转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