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职,成为美国第47任总统。
在就职后的演讲中,特朗普不出所料,继续宣扬“美国优先”,让美国盟友心慌。
其中加拿大无疑是最着急,因为特朗普已经正式敲定,会在2月1日,给加拿大商品增加25%的关税。
令人意外的是,特朗普斩完盟友后,对中国却没有以往那么大的敌意,仅提到1次。
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关系回暖?
对华变化
在就职后仅30分钟,特朗普就签署了针对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行政令,宣布对两国产品征收25%的关税。
这一决定犹如一记重拳,狠狠打击了这两个对美国依赖极深的邻国。
加拿大超过75%的出口都销往美国,而墨西哥则有高达80%的产品直接进入美国市场。
这项措施不仅让这两国经济遭受冲击,也揭示了特朗普执政风格的本质:无论是敌是友,只要损害了美国利益,他都不会留情。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背后,是特朗普振兴美国制造业、遏制贸易逆差的野心。
他认为,过去的全球化政策让美国付出了巨大代价,而现在是时候重新平衡美国与世界的利益关系了。
然而,这种单边主义的手段却引发了广泛的批评,不仅盟友不满,国际社会也开始重新评估与美国的关系。
与此同时,特朗普在处理中国问题上的态度出现了明显变化。
与过去频繁提及中国、将其视为主要对手不同,这一次,他在就职演讲中仅提了一次中国。
演讲内容中,他提到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问题,并以中国公司曾在该区域的投资为由,强调收回运河的“合理性”。
尽管这一说法引发争议,但很明显,中国并非他此次开局的主要目标。
事实上,特朗普在贸易战失败后,似乎意识到了继续对抗中国可能得不偿失。
美国过去数年在关税战中不仅未能削弱中国,反而加剧了自身的通胀压力,损害了普通美国人的利益。
特朗普选择调整策略,暂时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同时着眼于能源和资源领域,以此重振美国经济。
未来中美之间的关系或许将更加务实,既有竞争,也有一定程度的合作。
然而,这种转向并不意味着特朗普完全放弃了对华遏制。
他依然可能在一些敏感领域采取强硬措施,比如继续支持“台独”势力,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及延续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打压。
但总体来看,这些动作更多是为了安抚国内保守派选民,而非真正与中国对抗到底。
特朗普深知,与中国展开全面冲突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可能让美国失去更多战略主动权。
先斩盟友
在地缘政治方面,特朗普的政策重点也发生了变化。
他明确表示,希望在俄乌问题上促成停战。
他就职第一天便暂停了所有对外援助项目,包括对乌克兰的巨额军事援助。
这一决定直接压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向俄罗斯妥协,甚至不排除要求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计划,以及冻结现有的冲突状态。
特朗普的意图很清楚:与其在东欧问题上浪费资源,不如集中力量在更重要的领域,比如应对中国的崛起。
这一策略无疑令乌克兰感到背叛,但对特朗普来说,这是他一贯的务实逻辑。
他始终认为,美国的首要任务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而非承担额外的国际责任。
正因如此,他的“亲俄”立场更加明显。
通过拉近与俄罗斯的关系,特朗普希望减少美俄之间的对抗压力,同时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国内经济建设和能源开发中。
在气候政策上,特朗普再次展现了他的“反全球化”姿态。
他迅速签署行政令,让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
这一决定不仅受到联合国和欧盟的强烈批评,也让美国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声誉进一步受损。
特朗普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始终是“经济优先”。他认为,这样的国际协议束缚了美国的工业发展,特别是煤炭和钢铁行业。
而事实上,特朗普政府背后受到大量能源集团的资助,这也是他坚持“退群”的关键原因。
面对特朗普的政策转向,一些国家选择未雨绸缪,提前调整战略。例如,东盟国家加快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就在特朗普就职前不久,中国与东盟在经贸、教育和物流等多个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协议,总金额超过33亿元人民币。
这不仅展现了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也表明东盟正在逐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相比之下,墨西哥的选择却显得失策。
该国总统试图通过减少对中国进口的依赖,转而增加对美国和加拿大的贸易,以此讨好特朗普。
但结果却是自掘坟墓,因为特朗普从来不会因为示好而放松关税政策。
他的逻辑始终如一:美国优先,其他的包括盟友并不重要。
总体来看,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开局带来了明显的信号——“美国优先”不仅是口号,更是他的政策核心。
他对盟友毫不留情,对中国则采取更加谨慎的策略,试图通过合作与博弈同时存在的方式,重新定义美中关系。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如何在这位“商人总统”的外交棋局中找到自身的利益平衡,或将成为未来几年国际社会的关键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