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都是提前排演过的,唯独这个环节没有提前商量——70多位从云南文山州到上海的务工人员选出一位代表,给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主任徐建华送上了一面锦旗,写着“山海情深,暖聚人心”。

这些务工人员的孩子都曾参加过从文山到上海的研学活动。1月19日晚,2025年“少年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山海情”研学冬令营感恩答谢会在上海举行。文山籍在沪务工人员将近6000人,其中20位文山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27位在沪务工人员坐在台下,这是相当难得的相聚。


锦旗上写着“山海情深,暖聚人心”。

活动已举办到第三届。活动涉及的人员交通、住宿、餐饮、景区门票等费用,大多由徐建华协调各方资金筹措而成,目前,他个人也已投入了约40万元。

经济效益上,徐建华难以获得回报,活动规模小,社会声量也不大。他为何将这个活动举办到第三届?

“亲爱的父亲:我非常感谢你,感谢你的关心,感谢你的养育之恩。”答谢会上,六年级文山学生李融雪作为代表,表达对父亲的感谢。坐在最后一排聆听的李天圣,笑盈盈地看着女儿,感慨:“三年没见,变化太大,个子高了,做起事来像个小大人了。”

2020年,李天圣因在老家生意失败,前来上海务工。过去三年,为尽快偿还生意上的债务,他每次过年都不回老家,“春节在上海跑物流、给人顶班能多挣点。”三年来,这是第一次父女一起过春节。


周开鑫、周开蕊是两姐妹,年龄上相差1岁。她们父母在上海务工,是生鲜超市的配送员,春节假期工价高,是平时的三倍,单量又多,“三四年了,我们为了多挣点钱,舍不得回家过年。”父亲周文祥说。虽然思念家人,但这份收入是他们给孩子更好生活的底气。

周家姐妹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我们联系到家里时,爷爷奶奶还不相信,认为是诈骗,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文山团州委相关负责人陶颖讲起其中的曲折,后来由学校老师联系父母后,两姐妹的上海之旅才顺利成行。


活动现场,小朋友们提前录制了要说给父母的心里话,视频在大屏幕上播放;一位退休老干部为每个家庭写了“福”字;活动还邀请了三位摄影师志愿者,为每个家庭拍摄一张春节全家福照片,气氛热烈又温馨。

活动通知当天17时30分到场,有的家长怕耽误与孩子的见面时间,请了一天假,提前3小时便到了。活动结束后,仍有家长与孩子不舍得分开,徐建华特地跟场地方打了招呼,尽量延长时间,“让他们再多待一会儿吧。”

让留守儿童和在外务工的家长在上海团聚,这实则是一次“情感慰问”。当下,让外来务工人员稳岗留工,“情感慰问”的价值已远远超出物质上的帮扶。


上海对口帮扶云南15个地州88个县,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是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这是上海乃至全国第一家以社会力量协助政府为对口支援地区贫困人口送去就业机会的社会组织。中心在云南、青海等地筑起“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并将信息发布的终端深入到州、县、乡、村,从而贯通就业信息通道中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基层信息渠道狭窄、信息严重不对称的难题。

“如何让他们在上海安心工作?”徐建华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把务工人员从云南通过包机、包车等形式点对点送到上海的工作单位,几个月后,很多人说不放心家里的情况,想回去看看,这极大影响了就业稳定性。外出务工人员家庭不稳固的问题也时常出现,父母离异、父母各自另组家庭等情况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主动出击”,通过研学营的形式,让孩子来上海和父母团聚,也让外出务工人员在上海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既让外来务工人员稳定,也让相关用人单位安心。

另外,后续服务还要持续跟进,及时给予帮扶,以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稳定性,但这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以往开展工作,请他们过来参加活动,或者我们上门到企业三三两两了解情况,他们都不太愿意,坐不住,认为耽误工时。”徐建华说,这次大家主动跟厂里协调,留出时间,从青浦、松江、江苏昆山等地聚到上海市区,非常乐意坐在一起交流,有利于日后加强联系,提供援助。

对于促进外来务工人员长期稳岗留工,这是一个可以尝试的突破口。上海市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服务中心等就业服务单位会加强相关服务,把活动涵盖的范围扩大,规模提升,惠及更多来上海务工的父母和子女。

栏目主编:陈抒怡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巩持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