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魏纪》有言:“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之所难也。”自古凡成大事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用人之道。
比如李世民在《帝范·审官篇》中讲述自己的用人之道:“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这是“用人如器,取人所长”,最著名的就是房谋杜断,取房玄龄的谋略辅之以杜如晦的决断,用李世民的话说是“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
又如曾国藩尤擅量才用人,“集众人之长,补一己之短”,“合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功”,“只在用人二字,此外竟无可着力处”。据统计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间召集的幕僚达400多人,这些人后来官至三品者达47人,位至督抚者33人。“国之重臣,悉出曾门矣”。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曾国藩都会留用,安排合适的职位,他说“得人不外四事,曰广收、慎用、勤教、严绳”,“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适宜也”。
自古用人之道,层出不穷,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则,就是用人所长。有一句话说:“用人所长,天下无不可用之人,用人所短,则天下无可用之人”。但长短相对,长和短不是永恒不变的,用人也不能机械的表面的用人一处,而是要把人用活。按照“木桶理论”来说就是把最短的一面补长,那么这个人的潜力会被进一步开发出来。
1949年毛泽东调四野12兵团司令肖劲光入京,命他组建新中国第一支海军。肖劲光听完当时就傻眼了,他打了一辈子仗,什么丘陵沟壑,深山老林,他都不惧,可他偏偏不识水性,是个“旱鸭子”,而且还晕船,他想不通这事为什么交给自己来做。毛主席看出他的顾虑,笑着说道:“我就是看中了你是‘旱鸭子’,你要是精通水性,我还不用你呢”,这么一说,肖劲光更糊涂了,毛主席大手一挥说:“让你组织海军建设,又不是让你天天坐船打仗,中央已经决定了,海军司令,你是逃不掉了”。
与此同时,四野参谋长刘亚楼接到中央军委通知火速进京,得知毛主席任命他为空军总司令,负责组建新中国的空军,他的表情和肖劲光是一样的,也是一脸迷惑。打仗几十年,他从没跟空军打过交道,而且还晕机,一坐飞机就吐,怎么能做空军司令呢?毛主席没有理会他的顾虑,任命他为新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
毛主席为什么偏要用晕船的肖劲光担任海军司令,用晕机的刘亚楼担任空军司令。明明可以找到更合适人选,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用人所短呢?
在一次非正式场合,毛主席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当一个人把他最大的弱点克服了,这个弱点就会反过来成为他最强的一点,而且在转变的过程中,还会形成无所畏惧的精神,以后面对任何困难,他都会游刃有余”。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已经不是简单的用人所长,而是:“用人所长,补人所短”,这也是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是建立在对人有深刻认识基础上的。否则,盲目的用人所短,被用的人不但不会突破,还会造成巨大的失败,重演“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