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陈贞君 蔡泽
记者从今天召开的2025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5年,河南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2%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3万家;持续开展“科技副总”选派,加快创新联合体建设,实现重点产业链全覆盖;启动建设若干概念验证中心,培育小麦等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组织开展省级高新区培育创建、认定,国家高新区全国排名稳中有进;启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300亿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2025年河南将重点从以下八个方面发力:
一、主动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探索区域创新发展新路径
• 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聚焦粮食安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整合优质科研资源,加大种业关键技术和重点品种研发力度,统筹沿黄科技资源布局和创新能力建设,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强化科技攻关,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 健全央地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主动融入国家创新布局。对接国家“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工作,强化与国家规划衔接。筛选凝练全省优势领域的重大创新需求,健全部门对口联系工作机制,用好省部会商工作机制,争取更多国家资源在河南布局。
• 推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打造郑州、洛阳、南阳三大创新圈,推进郑洛新自创区政策试点,组建河南省高新区联盟,指导支持三门峡、商丘、周口创建国家高新区。引导县(市)探索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优化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
二、加快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健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机制
• 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发挥企业“出题人”作用,实施有组织的科研,引导企业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新建一批创新联合体,设立产学研联合基金,支持开展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发展科技服务业,探索科技文化融合发展路径。
• 持续壮大创新型企业规模:开展企业梯次培育,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强化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一企一策”进行重点扶持,培育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企业。
• 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落实《科技助企惠企政策新十条(试行)》,做好“科技副总”选派,构建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实施科技型企业首贷破冰、信用贷扩面行动。鼓励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系列活动。
三、推动创新平台提质转型,实现创新策源能力新突破
• 提升平台创新能级:支持中原农谷与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深度合作,推动更多省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做好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针对性辅导,在小麦等领域积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 优化平台体系布局:构建使命导向、任务导向的省实验室体系,创新“实验室+产业化公司”等成果转化模式。开展省实验室监测、评估、考核,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新建一批省技术创新中心和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提升平台服务质效:强化中试基地服务管理,发布典型案例,复制推广建设模式。聚焦重点产业链培育,新命名一批省中试基地。促进科研设施和仪器开放共享,规范新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的论证采购申请程序。
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原创性、颠覆性、迭代性新成果
• 聚焦关键技术攻关:强化有组织科研,探索构建“产业立题、企业出题、人才答题、科技解题”的协同机制。在多个领域实施一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和重大产业关键技术项目。加强“揭榜挂帅”等项目组织方式的运用,推动省实验室、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融入攻关体系。
• 谋划“两重”“两新”项目:积极推动首批“两重”项目批复实施,争取更多国家资源。储备新一批“两重”项目,强化与国家重大战略、国家创新布局有效衔接。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 优化基础研究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优化基础科学问题选题机制,超前谋划一批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推进省自然科学基金委高效运行,出台管理办法,探索实施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联合基金。
五、拓展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完善供需精准对接新模式
• 完善技术交易平台体系:按照“1+4+N”体系布局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及分中心,构建省市县三级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加大技术转移奖补力度,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加强技术经纪人培训管理,促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 赋能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全面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和单列管理改革。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机制改革,探索开展专利成果“先免费试用、后付费转化”试点。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拨投结合”创新改革,健全容错免责机制。
• 建强成果转化载体支撑: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布局省级示范区,出台《河南省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培育一批省级概念验证中心。完善科技成果数据库,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行动。
六、支持高端人才引进成长,优化近悦远来发展新生态
• 梯次培育本土人才:靶向培育顶尖人才,实施顶尖人才培养计划。突出培育领军人才,发挥重点人才计划的牵引作用。前瞻培育青年人才,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
• 吸引集聚高端人才:发挥“中原英才计划(引才系列)”、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引才品牌牵引作用,引进一批高端紧缺人才和实用领军人才。推动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建设。
•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组织开展中原学者交流活动、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班等系列活动,建立河南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七、促进科技合作共赢发展,打造高水平合作交流新体系
• 深化区域科技合作交流:与沿黄省份共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沿黄九省区及新疆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发挥区位优势,在毗邻省区边界联合设立产业园区。深化与西安创新合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部省份科技创新合作和产业协作。
• 拓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积极融入“五条丝绸之路”协同并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民间科技创新合作力量,优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对外专业合作交流管理机制。
• 加强高水平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合作,建立完善科技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化河南省与清华大学战略合作,支持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建设。
八、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创新发展新动能
• 提升科技治理效能: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技体制改革任务,谋划我省新一轮改革举措,推动科技政策从各管一段向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转变。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容错纠错机制,研究制定《河南省科研诚信管理办法》,制定加强科技伦理的相关政策,开展科技安全风险评估和定期研判。
• 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更灵活的管理制度,赋予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管理权等。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与岗位职责目标相统一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常态化监测评估机制。
• 强化科技服务能力:推进科技服务综合体信息管理平台迭代升级,健全企业需求征集、科技政策宣讲等机制,优化模块设置。优化服务流程,丰富资源要素,加快“三库一图一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