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想象一下,一个面积庞大的国家,民众却集中在沿海那一片狭小的地带,那么剩余的95%呢?无人问津!
没错,这就是澳大利亚,名副其实的“寂寞之地”漫步。悉尼的步行、人潮和繁华的都市氛围并不输给任何大都市,但只要往中间稍微走上那么一走,就会眼前一片苍凉。
国度,真是土地无限广,人类安难居。问题来了,这广漠的平原,为何容不下更多的居民?
孤悬南半球,澳洲的辽阔与荒凉
人们总喜欢称澳大利亚为“最孤独的大陆”,这个词用得倒也贴切。它南邻印度洋、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几乎四周环水,与最近的大陆东南亚也隔着一片大海。
这里的面积位列全球前茅,但却长期以来没有与其他大洲有过多的交集。尽管如此,澳大利亚并不是完全与世隔绝的荒凉之地。
尤其在东南部的海岸线上,数座世界闻名的繁华都市鳞次栉比,像悉尼、墨尔本,堪称现代化都市的典范。
走在这些城市的街头,摩登的高楼和现代交通设施,繁华的街道与琳琅满目的商店,给人一种紧凑和熙攘的生活氛围,仿佛置身世界上任何一个繁荣的经济大国。
然而,不妨闭上眼想象一下,从繁忙的城市街道,一步步走出市中心,离开大都市的车水马龙,走向内陆。
起初还能看见些许小镇,甚至还有偶尔驶过的车辆,可等再深入,眼前的景象开始发生惊人的变化。远处原本草木青翠的山脉逐渐模糊,低矮的灌木丛占据了地平线,随着脚步的前行,风景愈发荒凉。
空气中夹杂着干燥的沙粒,偶尔一股热风刮过,犹如扑面而来的灼热。渐渐地,这里再无居住区,连小型聚落都不复存在,只有孤零零的铁路线笔直地划过荒野,驶向不知名的远方。
这样一片看似辽阔无边的土地,居然无人居住。中西部的沙漠化地区广袤荒芜,偶尔出没的沙尘暴带着万钧之力从地平线另一端袭来,将沿途的景象全部淹没。
土地辽阔,阳光充沛,看似适宜,但这片区域在长期干旱和极端气候的夹击下,已成不适宜人类居住的“无人区”。这里成了一个神奇的地带,常年阳光灿烂,却干旱少雨,连棵树木也难以扎根。
而这种生态条件,让澳大利亚的绝大部分人口只能集中在东南部的狭小区域内,而这一切,早在上亿年地质变化中便已埋下了伏笔。
广袤却干旱,平原上的气候桎梏
如果说东南沿海的温和气候孕育了几座现代都市,那中部的荒凉无疑是造物主的另一种安排。大多数人知道澳洲地处南半球,气候宜人,但少有人意识到,气候的“宜人”是局部性的。
整个大陆被戏称为“最干燥的大陆”,是因为这里一年四季中绝大部分时间几乎难得一见雨水。根据气候学家的数据,这里年平均降雨量仅为600毫米,而这还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至于中西部,特别是那些几百公里都见不到一片绿地的沙漠地带,年降雨量更是少得可怜,有些地方甚至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这种气候条件,使得整个国家土地虽广,但大部分几乎不适合人类定居,广袤的平原变成了旱地的天下。
从高空俯瞰,中部和西部地带几乎是一望无垠的黄褐色,偶尔点缀着一两片绿洲般的小树林。然而这些所谓的绿洲远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人口生存。
这里的气候干燥,昼夜温差极大,夏季温度高得惊人,甚至在夏日,地表温度可以达到40摄氏度以上,阳光似乎将地面灼烧得滚烫。
澳大利亚的地形更是独具一格。东部山地屏蔽了东南海岸的水汽,导致内部很少有水汽输送,而西部则是覆盖着一片广大的高原地带。
尽管中部和西部也拥有辽阔的平原,但这片土地本身的沙漠气候和极度缺水问题,阻碍了人类在此生活的可能。
生活在这里不仅意味着水资源极度匮乏,连自然条件也难以支持农业生产。更致命的是,即便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干旱和沙漠化的气候条件下依然难以进行有效的水资源利用。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气候格局,使得澳大利亚的城市化发展始终受限于狭小的沿海地带,而人类迁移至中西部居住的想法,也一次次被极端气候和水资源问题击退。
人们也曾考虑修建水利工程,以引导沿海地区的水源流入内陆,可是高昂的成本和巨大的技术难题,使这一想法最终搁浅。
人类的抗争
对于这样的极端环境,政府并非坐视不管。自上世纪以来,就推出了一系列沙漠治理和生态保护政策,试图让中西部土地在改善后能变得更适宜人类居住。
然而,沙漠化的治理谈何容易,澳大利亚的沙漠化,不仅是地质环境长期积累的结果,更受到人类活动的加剧。
最初,澳大利亚以放牧为主的农业经济一度加重了沙漠化程度。羊群过度食用草根,造成土壤流失。许多牧民为了扩大牧场,直接开垦了原始草场,导致土地无法复原。
上世纪二十年代,国家为了发展工业,更是大量砍伐森林,据统计,至今为止人为破坏的树木已超过200亿棵。
后来人们才意识到,这样的砍伐不但破坏了森林,还导致了地下水源的流失,形成了进一步的沙化恶性循环。
近年来,澳洲推出了多个治理沙漠的举措,比如 “绿色国家”行动,希望能够通过植树造林、种草护林来阻止沙漠化的蔓延。
在不同的州,对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要在30%以上,若人们不积极参与还将受到处罚。
此外,为了有效遏制土壤流失和沙漠化,根据地区条件不同种植了适合不同气候的固沙植物,比如东部沿海常见的是豆科植物,中部地区则多位草类。如此一来,部分土地逐渐恢复了一些绿意。
当然,治理沙漠化还需要广大牧民的支持。“轮牧”制度应运而生,包括错开放牧等内容,从而给植物恢复时间。
参考资料:
人工治沙要不得?为何澳大利亚不将中部大片沙漠改造成宜居土地?.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