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8日在郑州开幕,1月21日闭幕,大会正式会期4天。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1月17日开幕,1月20日闭幕,正式会期4天。

大河健康报推出“豫”你健康同行——聚焦2025河南省两会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梁露露

自1974年河南首次向埃塞俄比亚派遣援外医疗队以来,河南医疗援外已经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

50年间,一批批河南医疗队员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远赴非洲,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为中非友谊谱写了新的篇章。


50年耕耘

友谊之花绽放

河南首次承派援非医疗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4年,时任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院长的梅庚年担任了中国援埃塞俄比亚首批医疗队队长。

1975年,梅庚年牺牲在援非工作岗位上。埃塞俄比亚政府为梅庚年举行了葬礼,并专门建造墓地立碑纪念。当地村民泽乌迪老人一家三代为这位中国医生义务守墓,至今已有近50年,成为中非友谊的生动见证。

50年来,河南医疗援外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从最初的埃塞俄比亚,到后来的赞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科威特,河南医疗队员的足迹遍布非洲多个国家。

据统计,自1974年以来,河南先后向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科威特派遣了70批医疗队,共计1426名队员。他们共诊治受援国民众725万多人次,开展各类手术5.5万余次,培养当地医务人员8900余名,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900多项。

医疗队员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受到受援国政府、民众、第三国外交使节和华人华侨的充分认可与高度赞扬,收到锦旗、奖牌60余件。中国驻受援国大使馆先后向国家有关部门和河南省发来感谢信10余封。

这些数字背后,是河南医疗队员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也是中非友谊的深厚积淀。


医术传递友谊

爱心跨越万里

在河南医疗援外的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团队和先进典型。他们不仅在工作中勇挑重担、迎难而上,还在生活中与受援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埃塞俄比亚,中国医疗队为一名高空坠落严重受伤的9个月大女婴连续7小时手术,助其转危为安;在赞比亚,中国医疗队帮助一位四胞胎产妇顺利分娩,四胞胎也因此有了温暖的中国名字“中中”“赞赞”“友友”“好好”……

除了医疗服务外,河南医疗援外还注重助力培养当地医疗队伍、积极开展对口合作机制项目。他们通过学术交流、技术培训、远程医疗等方式,帮助受援国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河南还积极推进中医药“走出去”,发挥中医药资源大省优势,与受援国开展中医药技术交流合作,为当地人民提供更多元化的医疗服务。

未来,河南医疗队将继续肩负国家使命,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为非洲健康福祉贡献力量。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将持续优化医疗队派遣,强化“四级管理机制”。同时,推进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深化中医中药国际合作,实现中医中心在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全覆盖,助力援外医疗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添河南动力。

孝敬父母

订一份大河健康报

发行热线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带回家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更新文章。为防丢,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