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心理健康问题低龄化,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持续引发关注。如何让阳光照进少年心?今年安徽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王成呼吁,家校社医协同,共同撑起青少年心灵“守护伞”。
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2024版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全国46862名儿童青少年中,有不同程度抑郁表现的近35%。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省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胆胰外科主任王成长期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此次两会,他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相关提案,呼吁建设家、校、社、医四方结合的心理健康防治体系。
“升学压力、就业压力、职场竞争以及家庭内部矛盾等因素严重影响着父母的心态,家长在片面关注学业成绩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王成委员说,当前,省市县乡学校之间,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配置存在很大差异,总体呈现师资不足的态势。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源泉。王成委员认为,应通过社区、学校家委会、家长学堂等平台,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宣教,提升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能,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调整对孩子的成长预期,从根源上减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在守住“家”的防线的同时,还要从学校入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与落实应该列为各级教育机构的一把手工程。”王成委员认为,在专业心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普通师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发现、疏导和救治的闭环管理以及素质教育和“双减”政策的执行等方面,绝不能流于形式。
“还要从社会入手,营造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局面。”王成委员建议,通过政府引导、媒体宣传,法律法规、执法督查等手段,促使全社会广泛关注和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共同抵制和打击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和涉黄涉毒行为,有效净化社会环境和网络空间。
“医疗机构专业的心理疏导可以有效防范心理亚健康向心理疾病的转变。因此,建议医疗机构加大对心理健康医疗资源的投入,不断提高心理健康医疗服务水平。”王成委员提出,从医疗协同入手,强化医疗机构的主体作用,防病于未然。逐步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诊疗门诊的设立,加强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畅通就医渠道,做到精准评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在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上,只有家校社医协同联动,才能防止他们在心理困境中孤立无援。“坚持政府主导,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家校社医四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治体系。”王成委员说,政府应全方位加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师资、医资的配置与投入,协调各相关部门将家校社医进行有效的闭环整合,无缝衔接,提高防治效率。
来源:新华社
记者:彭旖旎 檀美玲 段玉 臧伟伟
海报设计:罗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