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工的水井旁,在大型喷灌设施覆盖的圆形区域内,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以前这里是干旱的沙漠,寸草不生。如今,在井水的浇灌下,小麦茁壮成长,充满生机和希望。”
这样不仅克服了井漏的难题,也提高了钻井的速度,同时又保护了水层。后来,埃及当地的钻井公司也通过交流分享学习到了这种技术
中国在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水井项目不仅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洁净的水源,也带来了过上更好生活的希望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姚兵 张健
从埃及南部阿斯旺省城区出发,向北行驶约60公里,就来到位于考姆翁布沙漠腹地的中曼埃及公司阿斯旺水井项目施工现场。
已完工的水井旁,在大型喷灌设施覆盖的圆形区域内,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以前这里是干旱的沙漠,寸草不生。如今,在井水的浇灌下,小麦茁壮成长,充满生机和希望。”阿斯旺水井项目副经理艾哈迈德·萨达尼说。2016年以来,中曼埃及公司累计钻探沙漠水井540余口,助力埃及人民实现沙漠变良田的梦想。
水是生命之源,但在全球不少地区特别是干旱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生产用水仍得不到保障。对这些地区的民众来说,水井项目意义重大。
在塞内加尔,中国提供融资实施的乡村打井工程让当地民众喝上了放心水;在加纳部分农村地区,中国援建的水井让村民们再也不用为打水而奔波……这一个个“小而美”水井项目的扎实推进,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助力沙漠变良田
在阿斯旺水井项目钻井工地,巨大的钻机在广袤的沙漠中轰鸣,作业工人头戴白色安全帽、身穿红色作业服在钻井平台上紧张地忙碌着。他们各司其职,有的负责起下钻,有的相互配合接钻杆。一名施工人员在嘈杂的背景声中高兴地告诉记者,“这口井也快要完工了。”
在钻井队营地,一排排野营房整齐排列,这里宿舍、食堂、办公室俱全,但都极为简朴。一阵风沙吹过,仿佛诉说着水井作业工人的艰苦。
中曼埃及公司阿斯旺水井项目共有6支打井队,200多位中埃员工,其中90%来自埃及当地。8年多来,公司累计帮助埃及钻探沙漠水井540余口。
最让中曼钻井施工人员自豪的是他们打出了埃及最深的水井,井深1650米。2020年,正值新冠疫情席卷北非地区之际,钻井队员们在距离埃及明亚省70公里的沙漠深处携手创造了这一纪录。
从西奈半岛到明亚省撒哈拉沙漠深处,从马特鲁省的锡瓦绿洲到阿斯旺考姆翁布沙漠……在一口口井水的滋润下,曾经荒芜的沙漠逐步变为良田和绿洲。
最让中曼钻井工人欣慰的是井水灌溉下的作物获得丰收。2022年夏天,记者来到中曼埃及公司在明亚省的水井项目采访,只见一台全自动甜菜收获机正采收成熟的甜菜,十余辆大卡车排队将成堆的甜菜装上,运往附近制糖厂。
“在中国水井施工企业支持下,我们的甜菜种植项目进展顺利,收获的甜菜含糖量达到预期,产量也逐年增加,我们非常高兴。”项目业主方一位经理当时接受记者采访说。
“荒无人烟的沙漠在一口口生命之泉的滋润下焕发出生机,我感受到我们正在做的工作对埃及意义重大,也为亲身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感到自豪。”中曼埃及公司总经理赵吴涛说。
为缓解人口快速增长和粮食进口压力,埃及政府正努力在沙漠地区开垦土地,并根据土壤的性质、气候和水源可用性,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此外,还积极建立新的农业社区,以创造就业和投资机会。
埃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署是埃及政府沙漠开垦战略的落实部门。“感谢中曼公司能与我们一起完成这个大项目。他们以速度和工作质量而闻名,还拥有出色的团队、先进的管理。我们之间沟通合作融洽,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该署技术部主任奥马尔·费克里说。
埃及《共和国报》在线门户网站副总编辑阿巴迪说,中曼公司在水井领域拥有强大的实力,这是埃及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双方的合作正助力埃及从世界上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向小麦出口国转变。
工人在埃及阿斯旺的沙漠中的一处考姆翁布水井项目施工现场作业(2024年11月23日摄) 隋先凯摄/本刊
促进技术交流与文化融合
在各个项目的钻探工作中,中曼公司面对了层出不穷的各种技术难题。大井眼的井壁不稳定,易坍塌;水层埋深不一,易漏失;地层出水量大,空压机压力不足……这些难题在中埃双方技术团队相互配合和不断研究下最终都攻克了。
在锡瓦深水井项目中,由于项目位置偏远且存在上部地层严重漏失等问题,公司技术部专门组织专家研究制订了相应的防漏堵漏措施,这样的未雨绸缪让团队在一次钻遇漏层后成功实施了堵漏。
在明亚的项目中,地层含水量高,在钻探过程中容易发生井漏。“我们用新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把它称为空气泡沫钻井,也就是用空气加上泡沫剂,取代传统泥浆来辅助钻进。这是在埃及市场上从来没有使用过的。”赵吴涛说,这样不仅克服了井漏的难题,也提高了钻井的速度,同时又保护了水层。后来,埃及当地的钻井公司也通过交流分享学习到了这种技术。
埃及夏季炎热难耐,南部白天气温经常在40摄氏度以上,许多户外作业的修路工、建筑工、钻井工为了凉快大都穿得很少,有的甚至穿着拖鞋在干活。而中曼的施工队员在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前提下,依旧规范地穿着工服、工鞋,佩戴安全帽。前往现场视察的埃及业主负责人看到后,把所有分包商都召集到一起开会,点名表扬了中曼施工队这种规范、专业的作风,号召当地的埃及公司向他们看齐。
中曼埃及公司作业经理阿布·莫塞勒姆·穆罕默德是伴随公司成长的老员工,现在已经是赵吴涛的得力助手。他说,“中曼在埃及取得了成功,工作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归功于团队内部中埃员工良好合作,也意味着我们成功实现了两种文化的融合。”
“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我们注重加强和当地员工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只是工作上的,也有一部分是生活、文化方面的。”赵吴涛介绍,“公司会安排部分员工去上海参加培训,让他们学习企业文化,了解中国。去过中国的员工见到中国的发展成就后,对公司的忠诚度大幅提升。”
有一次公司面临资金困难,有个埃及员工拿着厚厚的一沓埃镑来到办公室,要为公司尽一份力。“我得知后很感动。这些患难与共、兄弟般情谊的埃及员工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底气。”赵吴涛说。
埃及新闻总署副署长娜什瓦·阿卜杜勒·哈米德说,中曼公司“以人为本、创新和高效”的理念与埃及“2030愿景”不谋而合,都着重于从各个方面提高埃及公民的生活水平。中曼公司在埃及的业务生动地证明了埃及经济向多元化、均衡、竞争性和知识型方向发展的可行性。中曼公司在明亚省、阿斯旺省、北西奈省的钻井业绩、水位保护、管理口碑,为其后续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做的是民生工程,为中埃共建‘一带一路’贡献着绵薄之力。”赵吴涛说,“未来公司将进行多元化发展,深度参与埃及农业项目,增加当地就业。”
让更多百姓喝上放心水
最让中曼钻井工人难忘的故事发生在锡瓦绿洲。绿洲内一个名叫马洛尔的小村庄,村民用水常年使用井深300至400米的浅井,井水矿化度较高、水质较差,还不够喝,更别说用来灌溉庄稼了。
2022年初,埃及相关部门主动找到中曼埃及公司,希望能够钻挖两口深度约1200米的深水井,让当地百姓用上充足、稳定、优质的水源。
项目开工后,当地村民奥斯曼非常高兴,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给钻井工人送去了代表他们最高敬意的羊。“中国人来给我们打井,大家都很高兴,这是我们的荣幸!”奥斯曼说。
不仅在埃及,中国在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水井项目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洁净的水源,也带来了过上更好生活的希望。
坦桑尼亚中央线标轨铁路第五标段项目由中国土木东非有限公司承建,连接坦北部的姆万扎和中西部的伊萨卡。该项目沿线遍布村庄,“吃水难”长期困扰村民。
项目部三工区布昆巴营地位于干旱地区,附近的布昆巴村没有水井。雨季时,村民收集雨水,待沉淀后饮用;旱季时,村民不得不到几十公里外的干涸河床挖坑找水,有时候需要守一天才能舀到两桶水。缺乏清洁用水增加了村民感染霍乱的风险。
“让当地人喝上放心水”,成了这家中企关心的事情。由于项目所在地靠近维多利亚湖,打井时经常出现岩层塌落,中企员工克服困难,前后打了约20口水井,并在沿线村庄的道路边设置接水点。
“现在,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喝上干净的饮用水,免费还不限量。”布昆巴村村民本杰明·姆索卢瓦激动地说。
塞内加尔久尔贝勒区的泰内富勒村,远离城市,炎热且荒凉。过去,村落里的供水设施老旧不堪,村民要步行1.5公里去邻村水井打水,排队时间有时从凌晨持续到午夜,村子里很多年轻人因此都没法去上学。
几年前,由中国提供融资的塞内加尔乡村打井工程开始实施,泰内富勒村拥有了一口自己的水井,村民每天都能用到干净的水源。
塞内加尔前总统萨勒多次表示,乡村打井项目是塞“乡村发展紧急计划”的明星工程。“我们感谢中国想塞内加尔之所想、急塞内加尔之所急,为该项目提供全面支持。”
塞内加尔外国记者协会秘书长阿卜杜拉耶·巴对乡村打井工程印象深刻。“我亲自去过那些村落,看到中国帮助修建的水井极大改善了当地供水状况,让当地村民的生活好起来。”他说,共建“一带一路”多年来为改善塞内加尔民生作出巨大贡献。
2024年7月,在缅甸内比都德基贡村,由中国云南援建的多用途光伏水井二期项目举行交接仪式。中缅代表共同开启水龙头,清澈的井水源源不断流出,在场村民无不欢呼雀跃,或捧起水含入口中、或任由井水冲刷双手享受片刻清凉。
几位村民表示,以后再也不用坐摩托去一公里外的寺庙取水,也不用担心水质问题影响健康,更不用为全年用水开支发愁。有了这口井,种植收入也有望增加。
在加纳部分农村地区,村民饮水困难,不清洁饮水导致痢疾、霍乱等发病率较高。中国在当地援建的水井,让村民们再也不用为打水而奔波,痢疾、霍乱等疾病也少了很多。
“当地人都知道,中国人帮助加纳人,是我们的好朋友。”加纳广播公司记者萨姆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