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这个常年风波不断的地区,任何一点动静都可能引发全球的关注和争议。而这一次的焦点,就是哈马斯与以色列之间达成的一项停火协议。乍一看,这份协议似乎是和平的一线曙光,但实际上,可能又是以色列的阴谋。
1、加沙停火协议,签约容易执行难
1月15日,美国、埃及和卡塔尔这三位“调解老手”出面,促成了哈马斯与以色列的这次握手言和。按照协议计划,从1月19日开始,以色列将在加沙停止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双方不仅要交换被扣押人员,还承诺提供更多的人道主义援助。这些内容看起来是想为加沙带来一个永久的和平环境。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签约容易,执行难。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达成协议后,与拜登和特朗普通了电话,这被认为是一种善意的外交姿态,或许也是为了让美国挺他一把。但以色列国内对于这一协议可谓是赞弹不一,有人把这看作是战略上的妥协,也有人视其为智慧之举。
那么,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停火协议,能否真正为饱受战争创伤的加沙民众带来和平呢?
各国对此纷纷表态,美英法德等国对此表示欢迎。他们认为这有利于推进“两国方案”,即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国家和平共处的未来愿景。但不可否认的是,协议的执行力一直是个大问题,因为历史上总有“停火变成重新开火”的先例,这导致外界对协议能否持久抱有浓厚的疑虑。
与此同时,美国的政客们也没闲着,特朗普和拜登对停火协议的“功劳簿”各自都有一番见解。特朗普自信满满,把达成停火协议视为自己的外交胜利,声称未入主白宫就已经完成了一件大事。而拜登则不甘示弱,强调这其中有2014年他提出的谈判框架的影子,暗示这功劳不是某个人的独断点子。
2、美西方担忧,停火协议无法落地
回望历史,耳听储存着无数次的停火承诺和破裂的和平协议,让人不禁对此次停火协议能否有效执行产生了现实的担忧。美英法德这几个国家一边表示欢迎,一边却忍不住流露出对协议最终命运的隐忧。
在英国看来,这份停火协议是巴以双方迈向长久和平之旅的一个重要台阶,而他们更愿意看到的是在“两国方案”的框架下,一个“永久且美好的未来”能够真正实现。不过这些外交辞令是否能落地成为实质行动,始终是令人怀疑的。
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在庆祝达成协议的同时,不忘强调双方必须严格遵守条款,并呼吁迅速释放被扣押人员。历史的经验告诉他,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让努力付诸东流。马克龙提醒各方注意到,加沙民众迫切需要的人道主义援助应当无障碍地进入加沙。
3、不出所料,以军再度突袭加沙
然而,和美西方担忧的一样,在停火协议生效的当天,加沙民众刚开始载歌载舞,迫不及待地庆祝这一小步胜利。然而,现实总是充满变数——就在协议预定生效时间的前几个小时,以色列对加沙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这次袭击造成了多人死伤,让原本短暂的欢愉瞬间化为灰烬。
以色列方面给出的解释是协议生效的时间从原定的8时30分推迟到了11时15分,因此在此时间之前发起的攻击不构成协议的违反。然而,这种连连的变数无疑加剧了各方的不信任,而一纸协议与实际行动之间的鸿沟也显露无遗。
这种局面早已成为巴以冲突中的“惯例”:即使在签署停火协议时,也要保持高度戒备,因为任何的小动作都可能在复杂而敏感的政治格局中掀起滔天巨浪。双方这么多年不死不休的博弈,岂能因为一纸协议就停止?
卡塔尔、埃及、美国作为担保国的介入,原本希望能稳住局势,然而以色列敢于顶撞甚至忽视美国的指责,已经在多个场合展示过。对于这样的局面,更多人保持的是悲观的态度,他们认为目前的停火协议更像是一场权宜之计而非长久和平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