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国之总统,也能沦为阶下囚。
去年12月,韩国总统尹锡悦紧急发布戒严,动员军警封锁国会、试图逮捕朝野主要人物。
而后因涉嫌主导内乱、滥用职权等罪被法院逮捕,并在19日凌晨裁定羁押尹锡悦。
目前,尹锡悦已经移送首尔看守所,依照关押流程,警方对他进行了身体检查、拍摄入监照、穿上囚服,送进了不到10平方米的独居房。
这大概也是书写了韩国总统魔咒的新纪录。
而在韩国总统的阴霾之外,韩国的护国神山——三星,也在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期日经中文网披露了韩国的三星集团陷入了发展困局。
三星前任总裁李健熙在世时一再对内部强调:
“即便是一流跨国企业,也会走向崩溃。三星的未来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已经没有时间犹豫,必须重新来”。
很不幸,他的劝言没有止住三星的颓势。
三星是如何走向崩溃的,要从具体的细节业务来看。
很多人都知道,三星是承包韩国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企业,涉及业务板块众多。
但其中有全球影响力的,主要是:
手机、半导体、显示器、家电。
三星产品部门的组织结构
然而,这几大三星的优势领域,正在被中国的企业所替代和超越,在全球的市占率越来越小。
先看手机。
美国调查公司IDC的数据显示,2023年三星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为2.266亿部,同比减少13.6%。
将坚守了10年以上的全球首位宝座,拱手让给了苹果。
到了2024年,三星开启降价策略,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又勉强超越了苹果。
但,同时期小米市场份额却来到了14%,同比增长12%,vivo的市场份额也占到了8%,同比增长9%。
韩国三星占到全球手机出货量的19%。
但中国前三家手机厂商加起来,占比达到了30%。
这还不算华为和荣耀的出货,以及中国跨国手机企业传音的份额。
如果把这些加起来,全球的市场份额足够三星的2倍有余。
三星智能手机的出货情况低迷,也导致供应零部件的半导体及显示器等其他部门的销售下降。
过去,三星的半导体制程是可以和台积电掰手腕的。
一度是世界著名显卡厂商英伟达的代工商。
在安卓手机早期,三星CPU往往要比同级别的高通CPU更受市场欢迎。
但现在,无论是手机芯片,还是给主流大厂代工,三星已经成了二流选项。
市场研究机构Trend Force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芯片代工市场中,中芯国际以5.7%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逐步缩小与三星电子(11.5%)的差距。
在DRAM存储芯片领域,三星和SK海力士一度被称为“内存双雄”。
无论是电脑、手机的内存条,还是固态硬盘,三星一度都是王者般的存在。
2018年,韩国的三星、SK海力士、以及美国美光的DRAM市场份额分别为43.6%、29.9%、21.6%,共计95.5%。
但这个格局也在被中国企业改写。
其代表,就是刚刚被美国纳入新一轮制裁名单的长鑫存储、长江存储、中芯国际。
2019年,长鑫存储上架了大量DRAM技术专利,推出了国产存储芯片,一跃成为DRAM存储芯片的新秀。
随后几年,长鑫存储的产品凭借超强的性价比大杀四方。
到了2024年,DRAM市场份额已经发生了变化。
长鑫存储推出了最新的国产DDR5芯片,打破了美光、三星的垄断。
而长江存储更是全球第一家量产232层3DNAND闪存的公司。
预计2025年底,所有国产厂商存储芯片总市场份额将从2024年的5%提升至10%。
按照增长率算,就是100%。
这个增长率对于三星来说,是一个恐怖的存在。
据统计,去年一年三星仅半导体部门就出现750亿人民币的营业亏损,公司整体只能艰难实现约418亿人民币的营业盈利。
显示器呢?
更是三星之殇。
2010年前后,韩国液晶面板的出口额仅次于半导体,三星和LG Display曾是世界2强。
不过从2010年代中期开始,京东方科技集团(BOE)和华星光电(CSOT)等中国企业,就开始自主研发新一代的液晶面板。
由于中国企业的科研投入,韩国企业逐步失去了竞争力。
在传统LCD液晶板块,三星和LG已经被迫宣布停止业务。
面对三星主导的OLED领域,TCL和海信等国产厂商发力Mini LED技术,在色彩、亮度等关键指标上完爆OLED,成本还更低,并且彻底解决了OLED的烧屏问题。
拿下了电视、显示器行业的“下一个十年”。
可以说,三星过去之所长,正在逐步被中国企业所超越。
这也是近年来三星业绩逐步下滑的主要原因。
当然,三星并没有坐以待毙。
作为韩国的扛把子,韩国政府也是想保住韩国的产业优势。
这两年,韩国政府将半导体、电池、OLED显示屏、造船和钢铁等韩国具有竞争力的12个产业领域指定为“国家核心技术”。
出台,相关领域的高级技术人员名单,“抑制(技术人员)跳槽到海外企业。”
甚至丧心病狂地规定:如果向海外企业泄露技术,将面临3年以上的有期徒刑。
但这种技术封锁的方式,并没有阻碍到中国企业的科技进步,相反也正是近几年,中国的科技在美国的封锁之下,迎来了大爆发。
机器人领域的“宇树科技”,游戏领域的“游戏科学”,大模型领域的“DeepSeek-V3”……
都成了领先全球的存在。
相反,三星的科技树却越点越歪。
作为“下一个支柱”,三星前任总裁李健熙曾提出过集中精力,拿下生物医药、太阳能电池、车载电池、发光二极管(LED)和医疗器械等五个领域。
但由于中国企业的崛起,三星在这些领域并没有拿出特别突出的成绩。
太阳能电池和LED的盈利之路已经在中国企业的竞争下,被迫中止。
医疗器械领域虽然收购了韩国超声波诊断设备制造商Medison,但依然面临困境。
除了前任总裁奠定了基础的生物医药和车载电池外。
三星接班人李在镕也在2018年将5G通信基站、人工智能(AI)和车载部件作为新的“未来增长业务”。
不过,到2024年,三星也没有拿出足够的成果。
甚至,已经被中国企业远远超越。
2022年,李在镕曾向管理层坦言:
“遗憾的是,过去几年未能在新领域引领潮流,受到追击者的激烈挑战。”
这里的“追击者”,指的就是来自中国的中国企业。
三星的危机,也是韩国的危机。
作为护国神山,三星的产业优势已经被中国企业不断追赶。
这意味着全球的市场蛋糕,也在一点点地被中国拿去。
譬如造船业。
这曾是韩国以及日本的支柱产业,全球3大造船厂都在韩国,绝对是推动韩国经济的力量。
根据克拉克森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船厂共承接新船订单2412艘,其中:
中国获得订单4645万CGT(1711艘),同比增加58%,市场份额达70%。
韩国获得订单1098万CGT(250艘),同比增加9%,市场份额跌至17%。
日本、欧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订单量合计为838万CGT(451艘),占比13%。
作为对比,2021年中国占比50%,韩国38%。
短短3年,中国占比70%,韩国17%。
中国连续4年订单数超过韩国,攻守之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中国不仅在散装货轮生产中通过大规模制造提升技术竞争力,还在油轮、集装箱船领域全面超越韩国。
《华尔街日报》引述韩国贸易部数据显示, 三大巨头现代重工、韩国大宇造船及三星重工,都要按照银行牵头的重组计划出售非核心资产及裁员。
每一个裁员的背后,都是民众对国家的不满。
从韩国飞机爆炸到韩国游客掀起打卡中国热潮,再到总统尹锡悦成为阶下囚。
谁能否认,政治是经济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