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过年趣事多

文|陈鲁民(河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千世界,无论贩夫走卒还是文化泰斗,升斗小民还是大师巨匠,都要过年,都要辞岁,只不过方式不同,各有千秋。

哲学大师胡适是个大忙人,连过年也不消停,1934年的除夕一天就赶了4个饭局,还不包括推掉的几个。就这,他还坚持每年要写一首白话除夕诗,《新青年》第四卷第三期曾发表过胡适一首《除夕》诗:“除夕过了六七日,忽然有人来讨除夕诗!除夕‘一去不复返’,如今回想未免已太迟……”此外,每年初三、初四,胡适夫人江冬秀会亲自下厨做一道徽菜“一品锅”,招待文化名流,吃过的都念念不忘,赞不绝口。

国画大师齐白石过年,除了合家团聚,拜寿贺年外,就是要画画送人。他常会在年前画一些以鲶鱼为题材的年画,寓意吉祥喜庆,希望一年比一年过得好;画一些类似于传统画的《岁朝图》,祈求吉祥如意,生活天长地久。他还会每年除夕夜画红梅和八哥,以寄托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因为他曾在家乡梅公祠居住,自号“百梅书屋”,通过画笔,想象着自己化身八哥,在梅花簇拥下,与家乡亲人们聊聊过往,叙叙家常。



京剧大师梅兰芳过年,一般年节礼仪活动也和常人无异。此外,他还要做三件事:一是泼墨作画,画一幅与过年有关的国画,再配一首小诗,以为纪念;二是每到过年前,他都要出面组织唱义务戏,把演出收入分发给贫苦同行,周济梨园子弟,好让他们渡过年关;三是在自己家里邀请京剧界大腕聚会,会上各自献艺,拿出绝活,以互相借鉴,相得益彰,颇有点戏剧界“小春晚”的意思。



文学研究大师钱钟书,做学问全力以赴,不肯分心,即使是过年,也不肯稍有放松。钱先生过年既不给人拜年,也不受人拜年,都是在读书写作中度过的,别人以为其未免过于劳苦,他却甘之如饴。一次,一个文化名人来拜年,钱先生只是从门缝里探出半个头来,连连说:“谢谢你!我很忙!很忙!”然后很快就把门又关上了。就是这样的“不近人情”,惜时如金,他的学问才能做到炉火纯青。



文学大师老舍过年喜欢热闹,曾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优美的笔调描绘了老北京春节前后的日程、活动、吃食、礼仪、景观。每年春节,他家的小院里都会举办猜灯谜活动,请左邻右舍来玩,猜中的人都会得到一份小礼品,十分热闹。他任北京作家协会主席时,每年春节都要自费请一些骨干作家在一起吃顿饭,聊聊文学创作,谈谈新年规划,觥筹交错,气氛和谐。



过年就是过钱,没有钱,这年就不好过了。杂文大师鲁迅曾用一句话概括过年:“结账,祀神,祭祖,放鞭炮,打麻将,拜年,‘恭喜发财’!”1933年春节,鲁迅年底得来一笔颇为丰厚的稿费,很是高兴,所以对过年格外珍视:“盖如此度岁,不能得者已二年矣。”为庆贺“旧历除夕”,由夫人“治少许肴”,特邀老朋友冯雪峰和自己一家人同吃年夜饭。饭后,鲁迅兴致甚高,“买花爆十余,与海婴同登屋顶燃放之”。

大师过年,既有俗常之举,也有独特之处,从他们过年之种种可见性情,见意趣,见追求,见境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