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0年,46岁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挨了3543刀,直到皮肉已尽,袁崇焕依旧哀嚎不断,过了半天才咽气,可没成想,当天夜里,袁崇焕的首级竟凭空消失,直到150年后,才揭开真相!
袁崇焕被处死在当时实属大快人心,史书记载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争食他的血肉,人们对他恨意是溢于言表的。
当时崇祯帝给袁崇焕定了九条罪大恶极的罪状,每一条都让群情激愤。前两条罪名就是说袁崇焕能力不足而且存在期满的问题。
当时明朝内忧外患不断,宦官把持朝政,又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灾年,正是动荡不安之时,外面敌寇骚扰不断,崇祯帝那叫一个发愁啊。
这时候袁崇焕站出来自请出战,解了皇帝的燃眉之急,皇帝对他是多有期望的,袁崇焕打赢了两场非常漂亮的守关之战,主动出击将后金打得落花流水。
崇祯帝此时还是非常高兴的,袁崇焕也表现得非常积极,不断向朝廷要粮草军马,准备大挫后金,给明朝立下一个大功。
结果皇帝不停地支援,袁崇焕那头却没有传来捷报,之前信誓旦旦要五年内收复辽东的豪言壮语还回荡在耳边,可是了辽东没有安定,祸水反而被袁崇焕的离谱操作引到了京城脚下。
而且皇太极也不是个好对付的,他意识到袁崇焕是个没有什么城府的文官,凭着报效国家的气节来守边疆,于是专门攻击袁崇焕的名誉。
袁崇焕通敌后金的谣言流传的很广,就算袁崇焕没有做,但这样动摇军心的主将也要不得了。崇祯帝觉得自己被袁崇焕画的大饼骗了,非常的愤怒,把袁崇焕叫了回来责骂。
坏就坏在袁崇焕确实干了一些容易被曲解的事情,就比如他给蒙古卖粮食,蒙古也是虎视眈眈的敌人,袁崇焕以为给蒙古卖粮食,就让蒙古和后金划分界限,不给明朝惹事。
然而背地里蒙古和后金暗通款曲,袁崇焕没有听崇祯皇帝的话,先把蒙古的人口摸清楚了,按人头卖粮食,在跟蒙古做生意这方面管理的非常宽松。
袁崇焕的眼里还容不得的沙子,对于毛文龙这样戍边有功但是不服管的人,袁崇焕居然痛下死手。
毛文龙是牵制敌寇的一把好手,他的死是明朝军队的一个损失。皇帝正是要用人的时候,袁崇焕单凭自己莽撞的判断,砍断的是明朝的助力,这成为了袁崇焕的罪责。
袁崇焕就这么无形中帮助皇太极扫清了后方的阻碍,在前方的守卫中,袁崇焕自己又是漏洞百出,最后皇太极兵临城下,直捣黄龙。
皇太极一路上烧杀抢掠,所到之处百姓生灵涂炭,而袁崇焕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居然不去援救这些身陷囹圄的百姓。
受到摧残的百姓将袁崇焕恨之入骨,崇祯皇帝也对袁崇焕失望至极,要杀之而后快。本是一位忠心爱国的将领,就这么沦落为人人唾骂的囚徒。
袁崇焕被押送游街示众的时候,可曾反思过自己沦落至此的原因?凌迟是最残忍的刑罚,袁崇焕当初请求去边塞戍边,本想建功立业,光耀门楣,最后却连累一家老小。
行刑那日,西市的菜市口艳阳高照,袁崇焕却只感到周身一股冷意,仿佛北边边疆的上冷风再次吹上了他的脊梁。
不甘、悲凉、无奈,各种情绪涌上心头,袁崇焕也不禁怀疑自己,这桩桩件件真的大错特错了吗?
行刑台外人挤人,细看他们的面容,个个面容狰狞,细听那些高亢的叫喊,原来是在痛骂袁崇焕的所作所为。
明明他是为了大明守江山,为何到了最后反而成为明朝上下的罪人?那些因为后金残忍暴虐而丧命的冤魂,他们的家人这时候都将怒火对准了袁崇焕。
一刀又一刀,身上血流如注,他的叫喊声压过民众的怒吼,凄厉的悲鸣持续了大半日,直到日落之时,袁崇焕的旧部佘继宗,偷偷将他的首级盗出,带回去安葬祭祀。
佘家人世世代代守护着这个秘密,直到清朝统治者为袁崇焕正名,他们才敢将祭祀袁崇焕首级一事大白于天下。
明朝说袁崇焕是罪人,被袁崇焕打过的清朝却说他是英雄,实在是令人唏嘘。袁崇焕戍边之时,大明朝气数已尽,他一己之力也无法挽回摇摇欲坠的明朝,崇祯帝对袁崇焕的评价,或许要重新评价。
参考资料:袁崇焕-百度百科收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