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澜昌
短短一周内,特朗普用三次“打脸”给了赖清德以及台湾“台独”势力一个深刻的教训。这不仅是对赖清德个人的震撼,更是对台湾“台独”政治路线的一记重拳。从拒绝台湾“祝贺团”到主动寻求与中国的战略对话,特朗普的态度让赖清德的所有政治算盘变得支离破碎。
第一记“打脸”,便是赖清德派出的所谓“祝贺团”被特朗普拒绝到现场观礼。这个“祝贺团”由台湾民意机构负责人韩国瑜带队,原本意图通过参加特朗普的就职典礼展示台湾的国际地位和存在感,然而特朗普的拒绝让这一切变得尴尬至极。韩国瑜一行的行程本来是作为“外交使团”,却被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最终沦为一个“公费旅游团”。特朗普没有给台湾面子,更没有考虑赖清德的感受,这不仅打了赖清德的脸,也让台湾在美国的“外交表现”变得格外窘迫。
接下来,特朗普发出了第二记耳光。他主动请求与中国领导人通话,并且表示希望中美能“共同解决众多问题”。这一信号让赖清德的“抗中”计划瞬间坍塌。赖清德和台湾“台独”势力一直在幻想,特朗普上任后将会以强硬姿态对抗中国,甚至在某些问题上与北京展开激烈对立,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特朗普通过主动与中国展开对话,明确表达了希望缓解中美紧张局势的意图,这对于赖清德来说,无异于重大的政治失策。
更致命的一击是特朗普第三次“打脸”——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计划在自己上任后的百日内访问中国。赖清德曾幻想通过“倚美抗中”获得台湾的国际支持,然而特朗普的这一举动彻底颠覆了赖清德的幻想。特朗普不仅愿意与中国进行实质性对话,甚至计划访问中国,显然已经放弃了“台独”势力的价值。这意味着赖清德一再寄希望于美国的支持,最终却发现自己只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一个无足轻重的棋子。台湾的“国际地位”在特朗普眼里,连一个有座位的“祝贺团”都无法拥有,更遑论在中美博弈中占据一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赖清德的团队在这三次“打脸”事件后并未作出有力的反击。相反,他们选择了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来“解读”特朗普的行为。对于“祝贺团”被拒,赖清德的政府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天气寒冷,座位不够,这种辩解显得极为可笑,甚至可以说是在自嘲。事实上,台湾当局应该早已意识到,特朗普的态度不仅没有得到改变,反而在全球战略格局中逐渐显现出对台湾问题的冷漠。无论赖清德如何辩解,特朗普已经明确传递了一个信息:台湾在国际事务中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这三次“打脸”,对赖清德来说,既是政治上的失败,也是战略上的惨败。特朗普的举动清晰地表达了四个信号:第一,他会重视中美关系的大局,不会为台湾“台独”势力所左右;第二,他在向台湾发出警告,警告赖清德不要再重蹈陈水扁的覆辙,成为“麻烦制造者”;第三,特朗普直接向赖清德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告诫他不要痴心妄想“走进白宫”;第四,特朗普的态度表明,台湾在中美博弈中的位置微不足道,随时可能被抛弃。
如此一来,赖清德的“倚美抗中”政策显得格外脆弱。如果他继续高估自己的国际政治地位,低估中国大陆的实力,并错误判断美国的战略意图,那么台湾的安全局势将会更加恶化,甚至陷入不可逆的困境。
特朗普通过这三次“打脸”,不仅令赖清德的政治算盘破产,更让台湾的安全前景蒙上阴影。赖清德如果继续依赖美国而忽视与中国的关系,最终可能会成为美国与中国博弈中的一颗棋子,而非独立自主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赖清德的政治生涯无疑会走向深渊,台湾的未来也将充满不确定性。
特朗普的三连击,不仅揭示了赖清德与“台独”势力的错误判断,也让世界看到了美国与中国之间微妙且复杂的关系。赖清德在中美博弈中的“站队”完全失败,台湾的“外交孤立”将愈加严重。可以预见,未来台湾将更加依赖美国,而美国却始终不会将台湾视为对等的合作伙伴。最终,赖清德和他的“台独”追随者将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们的政治冒险不仅无法带来任何成果,反而将台湾推向更加危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