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2021年4月27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一项重大任命,提名研发出F—35战机新型雷达的,华裔女子徐若冰,出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专门负责对台军售。
此事一出,迅速在国际社会引起巨大争议,原来这个徐若冰的身份不简单,他的爷爷是抗日英雄,父亲也是爱国人士,她的行为似乎与家族荣耀背道而驰。
那么如此出生的徐若冰为何选择效力于美国?她的父亲又是哪位抗日英雄呢?
徐若冰的美国之路
1971年,徐若冰出生在中国台湾。十岁那年,她跟随家人移民美国,从此开启了她的“美国梦”之旅。彼时的美国,正处于国力鼎盛时期,先进的教育资源和优越的生活条件为徐若冰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徐若冰
她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异,先后获得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硕士学位。这段求学经历,不仅塑造了她的专业能力,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对于像徐若冰这样的优秀人才,美国政府自然求贤若渴。他们竭尽所能,为她提供了发展平台和机遇,希望将她牢牢地绑定在美国的战车上。
徐若冰
或许是年少离家的经历淡化了她对故土的眷恋,又或许是彼时中国的国力尚不如美国强盛,徐若冰最终选择了留在美国,并将自己的才华奉献给了这个她成长并认同的国家。
毕业后,徐若冰加入了美国军火巨头——雷神公司。在实验室的工作期间,她展现出了非凡的科研天赋,为F-35战斗机的雷达系统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F—35
F-35战机之所以能够拥有全球领先的电子战传感器技术,徐若冰功不可没。她为这架钢铁猛禽装上了“鹰隼”般的眼睛,使其在现代空战中占据了巨大的优势。也正是这份成就,让她赢得了“F-35雷达之母”的称号。
徐若冰在雷神公司的出色表现,为她打开了通往美国军界的大门。一度成为美国陆军装备研究与采购领域的核心人物,掌握着巨大的权力。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她在军界的地位,也让她与美国政府的核心圈层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然而,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徐若冰的仕途却显得相对沉寂。尽管如此,她始终是连接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的一条重要纽带,在幕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她也曾深度参与对台军售项目,这为日后她被提名为国防部副部长埋下了伏笔。
拜登上任后,徐若冰的政治生涯迎来了新的高峰。她被提名为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位担任此职务的女性。这一任命在台湾岛内引发了狂热的欢呼,他们将此解读为美国对台湾示好的信号,以及美台关系进一步加强的标志。
然而,这种“狂欢”的背后却隐藏着残酷的现实。徐若冰上任后负责的第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对台军售。这些所谓的“先进武器”,实际上大多是美军淘汰的二手装备。美国政府以此方式,既处理了库存的“垃圾”武器,又从台湾当局手中赚取了巨额利润,可谓一石二鸟。
而台湾当局,则在“摇尾乞怜”中不断消耗着自己的资源,一步步落入美国的陷阱。美国政府选择徐若冰担任国防部副部长,显然不仅仅是看重她的能力,更是出于政治和战略的考量。
她的华人身份、台湾背景,都成为了美国手中的一张牌,可以用来在与中国的博弈中发挥作用。这也正是徐若冰的故事中最具争议的部分,她的个人选择与国家利益、家族历史以及民族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伦理困境。
徐若冰的“美国之路”看似顺风顺水,但她为之付出的代价,却是难以估量的。她与家族历史的背离,以及她所引发的争议,都将成为她人生中无法抹去的印记。
家族历史的荣光与阴影
徐若冰的祖父徐康良,是一位抗日英雄。他出生于浙江孝丰,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曾是中国空军中一位骁勇善战的飞行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徐康良驾驶着轰炸机,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一次次英勇地打击日寇,为保卫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徐康良不仅作战勇猛,还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国民党政府曾多次派他赴美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并委以重任,让他在印度担任空军军官。然而,随着国内战争的爆发,徐康良最终跟随国民党退守台湾,并在台湾空军中担任副总司令的职务。
徐康良
对于徐若冰而言,祖父徐康良是她童年记忆中的一座巍峨高山。她从小就耳濡目染着祖父的英雄事迹,对那段充满战火与牺牲的历史有着深刻的了解。而她的父亲徐乃力,虽然长期在加拿大发展,却始终对大陆故土怀有深厚的感情。
然而,命运的安排却让徐若冰走上了一条与家族历史截然不同的道路。十岁那年,她远赴美国求学,从此与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渐行渐远。美国的文化和教育,逐渐塑造了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最终影响了她的人生选择。
徐若冰
徐若冰的选择,在中国国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许多网友对她进行了猛烈的批评,认为她“数典忘祖”,背叛了家族的荣耀,是“叛徒”、“美国的走狗”。
他们无法理解,一个拥有如此光荣家族历史的人,怎么会选择为曾经的敌对国家效力,甚至参与对台军售,站在了与祖国对立的立场上。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和批评,徐若冰的回应却显得异常冷漠。
徐若冰
她公开宣称:“我是美国人,我只在乎能否为美国创造价值。”这句简短而决绝的话语,如同一道冰冷的铁幕,将她与中国彻底隔绝开来,也把她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徐若冰的回应,引发了人们对于身份认同的深刻思考。成长环境对个人选择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徐若冰在美国生活了数十年,接受的是美式教育,融入的是美国社会,她的身份认同早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只是一个“流着中国血液的美国人”,她的选择并非完全出于恶意,而是基于她对自身身份的认知和对个人利益的追求。
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抗日英雄后代”的身份,就像一个沉重的标签,紧紧地贴在徐若冰身上,让她无法轻易地摆脱与中国的联系。
即便她已经加入美国国籍,在法律意义上成为了一个美国人,但她仍然无法逃脱来自中国社会的情感和道德审判。这或许正是她选择冷漠回应的原因,她试图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免受更深的伤害。
此外,政治因素在徐若冰的选择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美国政府正是看中了她的华人身份和台湾背景,才将她提拔到国防部副部长的位置。美国试图利用她的身份,在与中国的博弈中获取更大的优势,包括推动对台军售,加剧台海局势的紧张。
徐若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美国手中的一枚棋子,被用来实现其政治和军事战略目标。在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徐若冰的个人命运显得尤为渺小和无奈。她夹在两个大国之间,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复杂的国际政治漩涡
结语
徐若冰的故事,是一个充满争议和矛盾的时代悲剧。她个人的奋斗与成就,被家族历史和国家认同的阴影所笼罩,最终演变成一场关于身份、选择和归属的灵魂拷问。
在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个体选择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普遍。许多人像徐若冰一样,背井离乡,在异国他乡追寻自己的梦想,并最终融入到新的文化和社会中。他们的身份认同,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源:
1,《拜登提名华裔女性担任副防长,她曾负责美对台军售》环球网
2,《美提名华裔副防长,曾负责处理对台军售,这是什么信号?》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