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很多车企开始喜欢搞一种极限测试,用来验证自家车子的车体刚性。例如就在过去的2024年,好几家车企都做过大货车侧翻,压在自家车子上的实验,当然了,这些实验无一例外都取得完美成功。而之所以要做这些实验,其实是这样的:现在大多数车辆已经可以扛得住普通的正撞和侧撞,但在实际用车环境下,可能会存在大型车辆侧翻,压在小型车辆上,小型车辆的一侧受压,进而让车体局部出现结构崩溃,导致车内乘员受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而这些车企搞大货车侧翻实验,目的其实也只是为了向公众证明自家车辆的车体结构安全性足够好。但是,几乎所有车企在做这种货车侧压实验的时候,你会发现,实验是有预设条件的。首先,实验中的大货车,一定是压住小车的整个侧车身,同时,这台货车基本是空车状态。
这和现实情况自然有明显出入。而发生在1月19日,浙江某高速上的一幕,让我们看到了,小米SU7(参数丨图片)面对真正的大货车侧压下的真实表现。
事情发生在1月19日,某高速的浙江路段上,由过路车辆手机摄得。在这段全程大概10秒左右的视频中,一辆重型半挂车侧翻在地,半挂车的车头压着一台小米SU7,SU7的车头和货车车头呈相反方向,可见两车在侧翻事故发生之前,曾发生第一次碰撞,SU7不出意外的话,在第一次碰撞中被这辆大货车撞得直接掉头。
而我们也截取了另一张视频截图,这张截图为视频初始阶段,从截图中可见,这辆半挂车后面的拖车非常长,而拖车本身为后双轴型(有两条后轴),后双轴型半挂车属于典型的重型牵引车,再结合前面截图中半挂车的品牌为东风及该半挂车的外观造型来看,我们通过在专业的商用车网站搜索,该半挂车疑似为东风天龙KX型重型三轴半挂车,该车款净重10.17吨,如果算上必要的油料等,重量大概12吨。
我们尽管并不清楚这次事故的责任划分,但很显然,这台SU7在首先和大货车发生第一次事故被撞得原地掉头后,再被大货车以比较高的速度侧翻压住,并极有可能维持这个状态拖行了一段时间后才停下。
而从视频截图中可见,SU7受压点基本完全集中在右后侧车门到C柱位置,受力点非常集中。而图中可见,SU7没有出现肉眼可见的车顶坍塌现象,即无论是后门的结构件还是C柱,都很好地抗住了这台12吨级的大货车,在高速状态下的侧压。
而且我们上面提到过,事故中极有可能发生拖行现象,即大货车在压住SU7之后,因为自身庞大的惯性,继续把SU7往前拖行了一段时间再停下。高速拖行对于纯电车来说是很要命的,首先,轮圈会受到极大的力,如果轮圈扛不住断掉,电池包就会直接和地面高速摩擦,自燃起火乃至当场爆炸都是有可能的。
但我们可以看到,SU7尽管是运动型的车款,轮胎相对较窄,轮圈受力更大,但它的轮圈显然抗住了这次拖行。单点侧压+轮圈受过大压力+高速拖行停车。这已经超过了任何一家车企做的,任何一场类似的侧压实验的车体受力强度了。另外一个有意思的是,本月早些时候,在小米内部的颁奖上,SU7的车身结构的团队获得了小米年度技术大奖的二等奖,SU7的这个车身也获得了包括中保研在内的一些国家级的车身结构安全奖项。
也许你会觉得,这些奖项没啥可看的,但如今看来,小米是真的在认真做车身结构安全,至少从这次事故中就能看出来。而且,我们还找了一些更早前的,有关于SU7和大货车事故的相关新闻。
2024年11月9日左右,在某地,一辆SU7(车顶没有激光雷达,不是Max版)和一辆50吨的大货车发生碰撞,大货车和SU7均严重受损,但图中可以发现,SU7的乘员舱结构没有任何变形。2024年12月12日,一位SU7车主在准备前往观看小米15发布会的路上,被后方高速驶来的一辆超速大货车猛烈撞击车尾,SU7严重损坏,后门被撞掉,C柱断裂,车顶严重损毁,二排座椅甚至直接暴露在外,但车主本人安然无恙并未受伤。根据当时新闻显示,事后,车主立马就买了一台SU7 Max。
所以说到这里,其实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多说什么了。这次事故不管是谁的责任,至少可以确定的是,SU7的实际安全性非常高,尽管作为小米的第一台车,SU7可能还有些不太完善的地方,但小米,真的在很用心地造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