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场大火却烧出了中国的“万千”有钱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美国的这场大火预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750亿美元,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在高达千亿美元的损失中,不乏许多知名富豪的豪宅、豪车被毁,同样这场大火也让在美国洛杉矶购买豪宅的中国富豪损失惨重。
可平时在国内不管有任何的风吹草动,他们都特别爱“发声”,如今这场大火造成的损失如此惨重,我们的这些中国富豪怎么集体“失声”了呢?
到底是他们的豪宅没有被烧,还是他们的钱足够多,烧了也不心疼?
人们对于这场美国山火的形容十分贴切,像一场“世界末日”,燃烧至今这场山火虽然部分得到了控制,但依旧在持续的燃烧。
拜登儿子租的豪宅也在这场大火中被“夷为平地”,在大火燃烧之初,美国副总统卡马拉·哈里斯位于洛杉矶的住宅也被疏散令所覆盖。
还有许多明星的豪宅彻底被烧毁,美国演员比利·克里斯托和妻子生活了45年的房子,也在这场大火中被毁,美国模特希尔顿更是在电视直播中亲眼看着自己的豪宅被烧成废墟。
除此之外,还有多位好莱坞影星和美国歌手等明星纷纷发声表示,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房子也被大火所吞没,美国明星损失一个比一个惨重,在美国买豪宅的中国富豪又如何呢?
早在多年前之前,在中国演艺圈就已经声名鹊起的冯导冯小刚就已经在美国买了豪宅,因为买了两套房子,崔永元当初曝光时,还调侃“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才是挣钱的诀窍。”
美国的火灾发生后,就有消息传出冯小刚在美国的豪宅被烧了,随着消息传播的舆论越来越大,冯小刚也紧急做出回应。
冯小刚表示他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海口拍戏,并且他也没有任何的房屋存在被烧毁的情况,让那些幸灾乐祸的人失望了。
除了冯小刚以外,老当益壮还和妻子生子的张纪中,也被网友传出洛杉矶豪宅被烧毁的消息。
今日有网友在网络上声称,张纪中在洛杉矶购买的豪宅似乎受到了美国山火的影响,本人已经前往了美国进行处理,很有可能房子已经被烧了。
随后记者在1月18日向张纪中的妻子求证,对方表示:“是假的,我们在洛杉矶没有房子。”
虽然这两位明星一个豪宅没有被烧,一个根本就没有在洛杉矶买豪宅,但在中国富豪的数量可不少,尤其是对于那些大明星来说。
我国娱乐圈、影视圈等领域中,那些顶流的大腕或多或少都在美国买有房子,比如范冰冰、成龙、章子怡、王宝强等,但目前并没有任何关于他们的豪宅是否被烧的消息,反而迄今为止只有一位中国的女演员对这场美国的大火发声。
演员刘雨欣发声表示,洛杉矶的大火就像末日,当地不仅刮着大风,同时因为火灾的原因到处都是呛鼻的味道,天空都变成了黄灰色。
除了她以外,目前还并未看到有什么其他的大腕提到这场火灾是否对自己的豪宅有什么影响,相反美国的一堆明星却是四处痛斥这场大火对自己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其实我国的这些明星之所以没有发声吐槽这场火灾是否对自己造成了什么损失,背后的原因也并不难猜。
我们要知道,在美国山火疯狂肆虐的同时,我国西藏日喀则也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四面八方的力量全部都支援灾区,各大企业、明星捐款捐物资 驰援灾区。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这些明星发声说自己的豪宅因为洛杉矶的大火被烧毁了也没人在乎,因为我们当时只在乎的是西藏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并且在这危难关头,如果他们敢去吐槽自己有了什么损失,那他们必然会掀起一场舆论,西藏灾区的人民群众因为地震无家可归,他们还在心疼自己的房子?
更何况明星赚钱实在是太容易,这些年来本就遭受着人们的非议,拍一部戏动不动就是几百万上千万的报酬,所以只要他们敢在那个时候发声说自己的房子被烧了,那绝对少不了一顿网友的痛斥。
更何况,如果他们发文去“哭”自己的豪宅被烧,网友也会拿他们的收入和他们为灾区是否做了什么贡献来对比。
有些大腕甚至几乎没怎么为灾区捐过款,反而在国外的豪宅却动不动就是上千万,这样一来就等同于是在人们的怒火上浇了一桶油。
其实已经有一个明星因为发声被网友骂惨了,他对于其他的明星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就是陈冠希。
陈冠希发视频称他女儿的学校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毁,希望各界爱心人士能够捐款帮助学校重建等等。
结果引起了无数网友的不满,他自己不是很有钱吗,为什么还要别人捐款,更何况他女儿在美国的学校被烧毁了,凭什么让其他人捐款。
虽然陈冠希可能说的是希望当地的美国人能够捐款,但这也让许多人感到可笑,因为他和学校里面的那些领导本就是有钱人,竟然还让普通人去给他们捐款。
所以说针对美国洛杉矶的这场大火,那些明星本不敢公开的说自己的豪宅是否被烧毁等等,归根结底还是不敢说。
因为一旦提起这件事情,必然会引起无数人的不满,他们在国内赚着钱却跑到了国外买豪宅,开豪车,最后豪宅被烧了自然没有人心疼。
更何况他们也深知这样的道理,国内赚钱国外花的话题一直以来就饱受非议,所以才会一直到现在才没有人透露任何风声。
就比如冯小刚被谣传豪宅被烧毁这件事情,舆论越来越大以后,冯小刚也只是及时做出了澄清,除此之外并没有透露任何消息。
信源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