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海军开始在红海进行护航行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与也门胡塞武装进行了多次冲突,而这些冲突让美国海军不仅消耗了大量弹药,也获得了一些所谓的“经验教训”。
这一点,美国海军在不久前于阿灵顿举行的会议上便大肆宣传。然而,这些高层官员所宣称的“宝贵经验”到底有多少实际意义?又是否值得那些惊人的花费呢?
根据美媒“战区”的报道,美国海军水面部队司令布伦丹·麦克莱恩中将透露,在过去15个月里,美军在红海消耗了大量弹药,包括120枚标准-2、80枚标准-6防空导弹,以及160枚5英寸舰炮炮弹等,总计约400枚各种舰载弹药。
值得注意的是,该数据还未包括舰载机所使用的空空导弹,如果算上这些,被消耗的弹药数量只会更多。
考虑到防空导弹的高昂成本(如标准-6单价为390万美元),仅这些已公布的数据就意味着美军耗资至少7.72亿美元。这其中还不包括舰艇的燃油、磨损折旧、人员薪资和其他间接费用,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场护航行动已经使美国纳税人付出了数十亿美元的代价。
对于如此巨大的支出,美军高层一直在强调他们收获了重要的作战经验。例如,美国海军航空兵司令丹尼尔·齐弗中将表示,这些冲突让他们在战术层面获得了新经验,并使更多部队积累了实战经验。然而,面对胡塞武装这样的对手,这些经验真的具备战略价值吗?
胡塞武装的军事力量显然无法与更强大的对手相比。他们依靠伊朗提供的一些简陋导弹和无人机发起攻击,与美军施展的防空力量相比,规模根本不值一提。
尽管如此,美国海军却声称通过这些冲突,增强了抵御远程无人机和反舰导弹袭击的能力。这种“以小见大”的逻辑听起来似乎合理,但若要将此经验应用到更复杂的军事对抗中,如与中国解放军的潜在冲突,则显得过于乐观。
中国解放军近年来在军事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东风-21D、东风-26等反舰弹道导弹,结合无侦-7等无人机的侦察能力,已构成对美军在西太平洋区域的重大威胁。一旦进入第二岛链以西,美国海军将不得不面对可能的饱和式攻击,战局瞬息万变且复杂多样。
与胡塞武装的冲突相比,解放军拥有完整的体系支撑和丰富的武器库,能够在战时展开大规模协同作战。换句话说,美军如果将与胡塞武装的较量当作抵御解放军的经验,那么其风险评估明显不足。
红海护航行动不仅是美军在中东的战略部署之一,也是其全球防务架构的一部分。中东地区历来是国际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美国在这里的军事存在不仅满足了其能源安全的需要,也牵制了伊朗等地区性挑战者。
然而,随着美国战略重心逐渐向亚太倾斜,其在中东的大规模军事投入引发了关于资源分配和优先级的广泛讨论。
近年来,美军内部对于弹药消耗的忧虑日益增加,尤其是考虑到可能的亚太紧张局势。对于一个超级大国而言,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合理调配资源,实现全球战略目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美国海军陆战队要求国会增加拨款,以补充消耗过快的库存正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
未来,美军可能需要认真审视其全球战略部署,特别是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下,如何确保关键地区的军事存在而不至于削弱其他战略重点区域的防务能力。美军在红海的护航行动固然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但倘若这些行动未能为其他更具挑战性的对抗做好准备,那么其巨大的经济和人力成本是否值得,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