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君从事军事情报工作有很多年了,对美国国防部长这一职位始终抱着“事在人为、路在制度”的态度。说白了,美国总统就算有再多“远大抱负”,想推动五角大楼往哪儿走,最终也要在国会和军工企业、各军种利益集团的多方博弈中打折扣。所以,历任国防部长看似是全球最强军事力量的“掌舵人”,实则常常变成“背锅侠”。

每一任上台前都踌躇满志,要么想节省天价军费,要么想让美军“回到正轨”,结果不是和总统闹翻,就是被国会围剿,抑或直接被五角大楼内部复杂的官僚体系拖下水。

今天特朗普第一天上台,如果从军迷的角度上来看,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这位由特朗普排除众议亲自提名的新一任国防部长。彼得·赫格塞思(Pete Hegseth)。



他看上去背景有点“花哨”:曾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拿过哈佛肯尼迪学院的硕士学位,也在明尼苏达州陆军国民警卫队服过役,还领过铜星勋章,说起来算是有真刀真枪的实战经历。可当W君再做细致分析的时候,看经历、看关系、看言论……再结合美国国内外的现状时,越发觉得他会毫无悬念的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悲催”的国防部长。



先说说为什么用“悲催”这个字眼。



美国当下正处于一个微妙的时代:综合国力仍然强大,但内部撕裂严重,外部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总统换届、内阁人事变动,这在美国政治里算家常便饭,可换谁都无法一夜之间整合五角大楼的巨大惯性,更何况赫格塞思本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在军政两条线都爬到顶端的大佬。

他的军衔仅是陆军国民警卫队少校,资历难以和那些四星上将相提并论;他在福克斯新闻因口无遮拦、敢于炮轰“政治正确”而声名鹊起,却没有真正管理全球最大军队体系的经验。

众所周知,美军有海陆空军、海军陆战队、太空军等等,且每个军种背后都有庞大的军火商、国会议员等做后盾,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可不是张嘴骂几句就能驱散的。历任国防部长无论背景多硬,一旦想动这些“利益蛋糕”,立刻就会招来游说与掣肘。

赫格塞思所高调宣扬的鹰派理念、对华强硬态度以及“美国优先”的激进修辞,暂时也只能当做政治宣传的噱头。真到预算审批、项目推进这些“硬碰硬”的地方,他一样束手束脚,最终很可能“雷声大雨点小”。

如果只是因为资历不够、五角大楼顽疾难改,还不至于说他“悲催”。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美国国内党争正愈演愈烈。再度当选总统的特朗普需要一个在媒体上替他“吆喝”、也能体现保守派价值观的国防部长人选,但这其实也是把赫格塞思推到一个极度尴尬的位置,简单的说就是“放在火上烤”。



且不说民主党肯定会在参议院人事听证上对他一顿轰炸,连共和党内部的各派也并非铁板一块。参议员们只要对他的个人经历、政治言行或者婚姻丑闻等问题稍作放大,就能让他吃不消。毕竟,他曾在国民警卫队服役期间因为“十字军东征纹身”被怀疑有极端主义倾向,被上级直接从就职典礼安保中除名,这种事对他的国防部长提名可谓“减分”。



假如真要深挖,他在军中其实没什么大规模指挥实践,反倒在福克斯新闻里蹿红时一直极力吹捧特朗普,攻击民主党、批评穆斯林文化、否定乌克兰援助和北约意义,动不动就把国际问题简单化成“美国多给钱=替别人擦屁股”。他这些言论虽然能在偏保守派圈子里获得喝彩,但华盛顿建制派并不会买账,更不用说五角大楼大多数职业军人普遍认可的多元化、跨军种协作,以及对传统盟友关系的维持,都和赫格塞思的激烈言辞背道而驰。一旦他真去清洗那些参加DEI(多元化、平等与包容)项目的高级军官,五角大楼里肯定会有人“集体起义”,国会也不会袖手旁观。

但他的清洗DEI的主张其实是他在军事领域中唯一可以能勉强称得上正确的主张。但这件事受美国LGBT大环境的影响,也就注定又是这个戏子找骂的一个槽点。

更巧合的是,美国此时在全球面临的挑战远不仅在欧洲,而是更大程度上集中在亚太和我们中国身上。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突飞猛进,近几年我们在航母、电磁弹射、高超音速武器、无人机编队等关键技术上不再仅仅是“追随”,而是进入了大步前进、乃至在局部领域敢于试水领先的阶段。



原本美国依赖全球第一的军费和盟友体系,可以从容进行大规模研发,但现在却频频被爆出福特级航母电磁弹射故障、F-35战机超支又延迟,各种项目动辄烧掉数以百亿计美元。军费越来越多,效率却不断下降。对此,多任国防部长都无计可施,因为他们甫一触及军工利益,就会被游说集团和国会议员合力抵制。

要知道,美国的军工企业散布在全国各选区,每个武器项目都牵涉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和选票,连“老资格”国防部长都只能和这套网络斡旋,赫格塞思偏偏又是口口声声“要把美国军队带回纯粹使命”的强硬派,如果他真要大幅度调整武器研发方向,势必和既得利益大军爆发正面冲突。更别提还有特朗普在背后随时可能发推特(或者以任何高调方式)要求他做出某些出其不意的重大决策,让他腹背受敌。这些对于缺乏“能在华盛顿运筹帷幄”经验的赫格塞思来说,无异于场场硬仗。

同时,回顾赫格塞思的外交观,他显然更倾向于让美国一意孤行。他在多次采访和著作里都嘲笑北约盟友“过时、武器落后”,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颇为不屑,对伊朗、俄罗斯甚至伊斯兰文化都有相当尖锐的批评和贬损。可五角大楼对外不只是打仗,还需要协调盟友、维系海外驻军的合作机制,一旦国防部长对欧洲冷嘲热讽,对日本、韩国等亚太盟友只会下指令却不懂协商,那美国全球军事布局恐怕会变得“名义上很硬,实际更加孤立”。

到时候,盟友国家或许对他的强势命令敷衍了事,彼此信任削弱。美国习惯用实力碾压的确没错,但维持“盟友跟随”的前提是美国能在政治、经济、外交上提供实质利益或安全保证。如果赫格塞思缺乏让盟友安心的手段,只会火上浇油地恐吓对方加码投入与中国对抗,反而可能逼得一些国家另谋出路。毕竟,美国此刻也没有绝对的经济优势来“讨好”盟友,反而在通胀、财政赤字方面压力不小,不可能永远为世界埋单。赫格塞思越是口气强硬,越可能暴露美国心有余力不足的尴尬。



就对华关系而言,W君注意到赫格塞思一直渲染“中国军力在急剧扩张”。他曾公开声称“中国海军规模已超越美国”,担心美国在高超音速武器上落后,呼吁美国把主要资源都投入到制衡中国上面。这种论调符合特朗普政府的对华鹰派姿态,但问题是,美国现在能不能承受打一场全面的军费竞赛。历史告诉我们,当年苏联也想跟美国比拼军备,结果自己内政出现问题,经济负担过重,导致整个国家陷入崩溃。如果美国在国内民意撕裂、政治斗争不断的情况下,还要无限制扩军,结局恐怕也不会比苏联好到哪儿去。

美国军费账单一旦爆炸性增长,社会福利和国内基建就要缩紧,那会带来更多反对声音,也不一定能真正在技术上取得“必胜优势”。对比之下,中国模式更讲究性价比和重点突进,不一定用堆钱的方式搞军备竞赛。如果赫格塞思认为能像冷战时期那样,通过比拼军费规模把对手“拖垮”,那十有八九会失算,或者他自己先把美国军费炸得国会不干。届时,五角大楼再度陷入项目审批、经费纠纷的泥潭,赫格塞思本人就得被推出来扛责。

美国国防部长原本就是一把烫手山芋。纵观过去几任,马蒂斯算有深厚军方背景和高层人脉,最终也折戟于特朗普的突发政策;盖茨对军费浪费的顽症束手无策;埃斯珀在白宫和军方间左右逢源了一阵子,最后被总统解雇;奥斯汀就任后,对如何平衡中国压力和国内政治做得也不够完美。

从W君的角度看,赫格塞思既没有超然的军方威望,也缺乏华盛顿派系运营的老手段,反而因为在媒体上口无遮拦,被贴上太多政治标签。这意味着,他要推动任何实质行动,都可能受到多面阻力。特朗普需要用他对外“刷强硬”,却无法给他足够“令行禁止”的权力;五角大楼未必把一个少校背景的部长当成“自己人”;国会两党看他是“不懂行又大放厥词”的冒进者,搞不好轮番在听证会上炮轰。等真的开工后,他要争预算、推项目或裁项目,都会面临大规模反弹。若他软了,又失去保守派的支持;若他继续硬挺,则会陷入漫长的政治博弈,迟早被反噬。

因此,之所以断言赫格塞思很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悲催的国防部长”,不是指他一定干不满任期或者必然爆发重大丑闻,而是他的处境决定了他所提倡的那些激进言论和“对华极限施压”做法,在现实里极难落地,最终产生的结果大概率是四面树敌且一事无成。

他高喊“美国优先”,但美国内部分裂与外部困局并不是一句口号就能抹平;他想改革军队,但五角大楼内外根深蒂固的利益结构不是他能随意打破;他煽动起对中国的恐慌,可美国自己在亚太盟友以及经济方面并没有“绝对本钱”,反倒可能把自己搅进更大的消耗战里。这些客观因素叠加起来,让他注定只能在这个位置上“被时代裹挟”,充当一轮轮争论的“靶子”,成为一台老化战争机器里不合时宜的“高调齿轮”。看上去不断转动,可终究改变不了机器的走向。



有些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W君会对美国那些“极端保守、张口就要搞全面对抗的官员”抱着这种看法。其实从军事情报和国际现实出发,凡事要看谁有实际操作能力。赫格塞思这种从电视名嘴走向国防部最高层的人物,欠缺的正是整合资源、谈判协调的大局观念。美国可以持续放话如何对付中国,或者怎么处理俄罗斯、伊朗等“眼中钉”,但只要内部政治沉疴不除,外部盟友不买账,美军的昂贵装备效率依旧极低,就像一个老旧引擎,再如何加油门都难以让车辆提速。

想当年苏联解体也不是一天的事,美国想保持霸权或恢复往日单极世界地位,远不是找个强硬部长就能办到。我们甚至可以预测,不出几年,赫格塞思要么在泥潭中越陷越深,被指责无能;要么被别的更有手腕的政治人物取而代之(但可能性不大,别人又不傻)。他本人既无足够军功威望,又没有成熟的政坛伙伴组合,很难在华盛顿的险恶丛林里笑到最后。

这也就是W君得出“赫格塞思悲催”结论的主观原因:他是个没啥根基、却喊话惊人的人,一旦真的上台,就面临左右冲突、内外夹击,而且在对华问题上还只能用最陈旧的办法——无限放大“中国威胁”,拼命要求增军费、搞军事施压,却无力解决美军体系自身的积弊。美国现在经济和社会矛盾摆在那里,光靠堆军费和军事冒险只会加速自己内耗。等到赫格塞思回头想进行所谓“重塑军队灵魂”的改革,再想扭转北约或亚太盟友心态,恐怕力不从心了。

最终,这无非是又一个壮志未酬、夹着尾巴离场的美国国防部长,也让我进一步看到美国军政体系持续“失速”背后的必然性。一个强大帝国走下坡路时,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强硬派”,企图用更凶的姿态挽回颓势,但忽略了真正的根源在于内部资源配置和体制僵化,只会进一步把问题推向不可收拾的境地。

说到底,美国军力依然处于世界最强位置,可这种“最强”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让其他大国感到绝望。美国走向多极化世界中的一员是必然趋势,中美对抗也不会因赫格塞思的狂热言论而消失或一边倒。而他之所以最倒霉,恰恰是被推到高位,又被期待“强硬对华”“清理五角大楼”“重振美国全球军事部署”,等他真正接手后才会发现,这些议程没有一条是好走的。

大棋盘的格局已定,美国军力还在,但再也不是过去呼风唤雨的绝对王者。在W君看来,赫格塞思最终的命运就像一枚用来延缓衰退的棋子:在台上喊口号很响,但下了台,五角大楼仍是那个官僚泥潭,美国依然在内耗和外患里苦苦挣扎,他自己则在各种非议中仓皇退场,成为后人谈起时一个典型的“豪言壮语最终失败”的注脚。

也许到那时,回首来看,他这趟冒险根本就算不上对美国有利,只是保守派选民情绪的临时宣泄。毕竟,用激进喊话来支撑庞大的军政体系,始终违背了最基本的现代治理规律。我想,这大概就是命运的讽刺:他当初靠着福克斯新闻的舞台迅速积累人气与影响力,但五角大楼绝不是一档电视节目,而是美国霸权多年来的中枢机能所在,任何玩媒体的套路都无法真正撼动其官僚与利益根基。对这样一个角色,还指望他能挽回美国在对华竞争中的颓势?不现实。这就是W君对赫格塞思“前途”的基本判断。

上面是5000字,如果是按照碎片化信息的写法来讲总结一下就很简单了:美国正在经历从之前的“拳头硬”到现在仅剩下“嘴硬”的转换阶段,这个阶段要有人来顶缸,最好人选也就是皮特·赫格塞思了。

所以,对那些好奇“皮特·赫格塞思到底行不行”的人答复很简单:要么他就是继续让五角大楼庞大的预算大水漫灌,拖美国走向越来越大的财政黑洞,最后在政治泥潭里消失;要么他想搞翻天覆地的改革,却被制度直接弹回,还要承担一切失败责任。归根结底,他都难逃悲剧下场。这既是美国军事体制本身的老毛病使然,也和美国日渐“外强中干”的战略地位有关。换作别的国防部长,同样难逃这个宿命,只是赫格塞思更强化了那个虚张声势、锋芒毕露的特征,显得更加讽刺罢了。

多少年来,美国对世界发号施令的声浪一直很高,但这个时代已经变了,中美竞争的实质在于综合实力而非空喊口号,美军想继续靠高调姿态恫吓对手恐怕不够了。赫格塞思不过是这段历史进程中的又一个注脚,一出已经写好结局的悲催戏码罢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