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全球政治的舞台上,中美之间的较量愈演愈烈。这场博弈不仅限于经济和科技,还深深地渗透到稀缺资源的争夺当中。
美国实施了旨在遏制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小院高墙”策略,试图通过封锁关键技术与产业链来压制中国的崛起。对此,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展现出其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定决心。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是如何“掐住”了美国的“七寸”。去年9月,中国宣布对锑元素及其提炼技术进行严格管控,而此前已对镓和锗等矿产实施了类似政策。
这几种矿物在现代工业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半导体、光纤和各类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原料。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镓和锗市场上占有超过一半的份额,美国则依赖中国供应其21%的镓。这些数据无疑给美国敲响了警钟。
此举自然引发了美国媒体的强烈反应,他们指责中国的做法直指美国的军工行业,认为缺少这些关键材料将严重阻碍美国尖端科技的研发和生产。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些资源,美国的一些高科技产业可能真的会陷入停滞。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试图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增加投资来摆脱对中国资源的依赖。然而,想要绕开已经是全球巨头的中国,实非易事。
特朗普执政时期,他推行“美国优先”政策,使得华盛顿在国际合作中显得更加孤立,解决这一问题的难度随之增加。
随后,新任总统特朗普的国家安全顾问沃尔茨试图将中国生产的关键矿产视为谈判筹码,声称如果中国不松口,美国就不会提供矿产生产和开采技术,他甚至暗示特朗普可能会在上任后,就矿产问题与中国展开博弈。
但沃尔茨的这番算盘似乎打得太早了,中国对于矿产问题的主动布局,其实让他颇有些“自作多情”。实际上,十年前中国就已经开始建立起一个从勘探到冶炼、从开采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这意味着,即便在全球市场出现重大变动时,中国也可以保持自给自足,并继续向全球输出高质量的产品。
更何况,“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在全球资源渠道中的掌控力。这项倡议不仅仅是简单的市场扩张,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建成了保障资源安全的网络,为中国提供了充足的底气。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的态度相比沃尔茨的“狂想”,似乎更加务实。他主张美国与欧洲在关键矿产问题上携手合作,以增强供应链的安全性。
然而,美国选择了一条昂贵且低效率的道路,仍旧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突破,而不是选择更为明智的与中国合作。这种“一意孤行”的策略,无视全球化的浪潮,最终只会让美国付出更高的代价。
然而,在这场资源方面的博弈中,没有永远的赢家。每一招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稳扎稳打,才能在这盘国际关系的大棋局中找到出路。中国并不害怕失去美国市场,而是脚踏实地,通过技术创新与多边合作,持续巩固其在全球资源市场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