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雅安市人民政府,雅安日报,生态学报,中国期刊网,中国科学院。
大量“野山牛”现身四川雅安
四川雅安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县管护总站的工作人员们觉得是时候了,他们开始整理安装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芦山片区内的各个红外相机的监测数据。
这项工作想想都觉得充满了惊喜,因为永远不知道下一刻能在数据中发生什么野生动物,这种喜悦感对于喜欢动物的人来说非常珍贵。
而这次他们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场景:一大群羚牛一起出现在镜头前。在这个季节,这算是个大群体了,数量足有30多只。这些羚牛此时大部分正在觅食,低着头啃食植被;而有些还未成年的羚牛则相互推搡玩耍;体格壮实的雄性成年个体则站在高处监控四周情况的。
可以说是非常井然有序了。
关于羚牛
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别名:牛羚、扭角羚、野山牛、盘羊等等,它们是偶蹄目牛科羚牛属的动物。
这种动物的体型健硕,外貌颇为独特,兼具牛、羊、马的特征,因此常被称作“六不像”。不论雌雄,它们均长有向扭曲的角,其角自头顶先向两侧弯曲,随后再向后上方旋转,角尖朝内。
在分类学上,它与北美麝牛被归为同一特殊群体或单独分类。它们的肩高大约在110~130厘米之间,体长则介于170~220厘米,体重可重达250~400公斤,个别极端的个体甚至能超过1000千克!体毛为淡金黄色或棕褐色,下巴和颈部还垂挂着如胡须般的长毛。
羚牛,这一大型牛科草食性动物,主要栖息在喜马拉雅山东部的茂密森林中,尤其偏爱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树枝、树叶、竹叶及青草等,会随着季节和食物来源的变化而迁徙。在中国,羚牛主要分布于陕西、西藏、云南等地;而在国外,它们的足迹还延伸到了印度、尼泊尔、不丹及缅甸。
繁殖季节通常发生在每年的7~8月,孕期持续约9个月,幼崽多在次年的3~5月出生,且每胎仅产一仔。羚牛的平均寿命在12~15年左右。它们偏好群居生活,冬季时会形成小群体,而到了夏季,群体规模可能膨胀至100头以上,但年长的雄性羚牛则倾向于独居。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和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羚牛的栖息地急剧萎缩,原本连续的大片栖息地现已被分割成众多小块。此外,全球变暖也对羚牛的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可能改变其栖息地的植被构成和食物资源,从而影响其生存繁衍。因此,亟需采取适应性保护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加之羚牛的繁殖能力相对较弱,每年仅产一胎且每胎仅有一仔,这导致其种群增长缓慢,难以迅速恢复数量。
更为直接的因素还是偷猎。由于羚牛的皮毛和骨骼在非法市场上价格高昂,使得非法猎杀行为屡禁不止,进一步加剧了其种群数量的下降。
鉴于上述因素,羚牛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物种。在中国羚牛分布的地区,已建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为这一珍稀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羚牛很危险
羚牛确实是一种极具威胁性的物种。其肩高能达到1.3米,体重可接近400千克,尽管体型上不及家牛庞大,但一旦近距离遭遇,它所展现出的威压依然令人震撼。羚牛体态强健,头部装备着短小而锋利的角,绝非摆设,其冲撞的力量足以媲美一辆迎面驶来的小型轿车。
提及羚牛伤人的事件,最近的一起严重报道发生在2019年5月26日和27日,秦岭东梁与汉中市相继发生了两起野生动物攻击人类的事件,共导致3人死亡,2人受伤。野生动物伤人虽非罕见,但如此高的致死率确实很少见。
通过查阅官方新闻报道,我发现从1998年至2019年间,被誉为秦岭四宝之一的羚牛,竟然卷入了超过200起人类伤亡事件,其中30起为致命事件。
随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地的野生动物资源得到了显著恢复。然而,与此同时,人类社会的建设也在持续进行。尽管我国建立了众多保护区,但人类居住地仍在不断向保护区边缘逼近,导致人兽缓冲地带缺失,科普教育滞后,进而引发了频繁的人兽冲突。尽管全国各地的人兽冲突时有报道,但像羚牛这样造成如此严重伤亡数据的案例,实属罕见。
大部分情况下,羚牛都还是温顺的物种的,但前提是别跟它们接触。
羚牛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一旦人类踏入其领地,就可能激怒它们,引发攻击。这点大部分动物可能都是,只是羚牛更不惧入侵者一些。即使是面对像豺这样的食肉动物,羚牛也不会示弱。单打独斗的情况下,豺还真不一定是羚牛的对手。
而能对抗羚牛的豹子和老虎现在数量已经非常稀少,因此羚牛颇有些“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架势。没有自然猎食者来控制数量,它们的种群数量得到了恢复,跟人类的冲突就变多了。
羚牛在群体中活动的时候,因为大家都聚在一起,它们往往感到安全,性情就相对温顺。但是成年雄性幼羚牛在达到一定年龄后会被逐出群体,被迫独自生活。这些被逐出的雄性羚牛由于失去了固定的领地和群体的保护,就会变得异常凶猛。
这是因为它们需要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以应对来自其他雄性羚牛的挑战、捕食者的威胁以及配偶争夺等挑战。在独自流浪期间,它们可能会误入距离其栖息地越来越近的人类居住区,从而引发对人类的攻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