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愈发湛蓝、河流更加清澈、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过去一年,青海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三江之源绿意葱茏。步入新的一年,如何立足省情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如何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代表委员们说……
省人大代表陶敬
西宁南北山创造高原绿色奇迹
走在西宁街道,遥望南北山,你是否注意到山上的植被越来越多了,山也越来越绿了?1月19日,省人大代表、西宁市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陶敬带来了好消息。
陶敬说,经过30多年不懈努力,南北山绿化面积达51.6万亩,建立了以乡土针叶树为主,乔灌结合、针阔混交的森林生态体系,探索出了高寒干旱地区大规模生态绿化的成功模式。在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下,西宁市的扬沙天气明显减少,南北山湿陷性黄土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成为全国高原生态建设成功案例,荣获国家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更可喜的是,西宁南北山森林覆盖率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的7.2%增长至如今的79%,从黄土荒山到满目葱郁,西宁南北山创造了高原绿色奇迹,开创了青藏高原森林城市先河。
“南北山绿化成效的取得,重在一个‘干’字,志在一个‘实’字,从‘牧民省长’尕布龙18年如一日带头绿化南北山,到如今尕布龙绿色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队扎根植绿护绿一线,无数坚守者用实际行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海人植绿高原。”陶敬的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
身为一名来自林业系统的人大代表,深感责任重大,她将坚持不懈推进造林工作,和大家一道,努力将西宁南北山建设成为生态稳定、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绿色发展廊道,让各族群众享受更多绿色福利。
省人大代表普措格来
良好生态成了群众幸福感的来源
“我们的牧民群众从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中分了红、在生态管护‘一户一岗’中就了业,良好生态实实在在成了牧民群众幸福感的来源,‘生态报国’的理念和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成为全民共识。”谈及生态保护,省人大代表、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县长普措格来说。
总面积8.06万平方公里的治多县全境,处在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公园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域,生态位置极为重要。
如何看待生态、保护生态、利用生态?在普措格来看来,生态保护已经成了治多县所有居民都会参与的事。通过生态管护员、河湖长、林草长3支队伍,还有“百千万”生态+基层双治理体系,生态管护员日常巡查,给牧民群众宣传生态保护政策,做好了草原、湿地的管护工作。
今年,治多县将围绕乡镇村社巡护管护、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污水处理等重点要素,积极筹措资金和项目支持,进一步补齐基层生态管护站基础设施短板。探索实行多员合一、一员多能“生态管护员+”管理模式,促进生态管护员管护精细化、管理规范化。
“在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转换新路径上,我们也会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重视乡镇社区建设、改善民生和发展产业,把生态和畜牧、文旅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推出高端生态体验、原生态游牧体验等,真正让良好生态成为群众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关键。”普措格来说。
省政协委员尤鲁青
立足生态禀赋发展自然教育
在省政协委员、青海省自然教育协会会长尤鲁青看来,自然教育作为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青海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开展自然教育提供了肥沃土壤。
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国家公园……过去一年,尤鲁青和协会成员的足迹遍布省内各地,通过开展课程拓展研发、生态研学的公益服务,充分发挥自然教育行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
“随着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的创建,一系列依托独特生态资源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逐步构建。从祁连山壮美冰川到可可西里广袤荒原,从青海湖清澈水域到三江源丰饶湿地都成为了生动的自然课堂。”尤鲁青说。从室内课堂到户外探索,社会组织可发挥其优势,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说到近些年的发展,尤鲁青说,近年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在省内以及北京、江苏等地陆续挂牌成立生态学校,其成效显著,但仍面临人才短缺问题。对此,她建议,应依托生态学校建设,将学校教师转化为自然教育师资力量,建立任务落实、成果共享机制。抓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契机,将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联合开展服务人员和导游的本地化生态解说培训与认证,提供人才支撑。同时,持续引导公众,尤其是引导青少年走进国家公园等地,探索“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方式,向公众传播生态保护理念。
省政协委员董全民
加强高寒草原保护与修复
“29年来,我一直在一线从事草地生态保护和草地生态畜牧业方面的研究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重点抓好生态方面的工作,推动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这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指明了方向。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省政协委员、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副院长董全民说。
参加两会,董全民都会带着与自己科研领域息息相关的提案。这位“草原博士”长期驻扎高海拔地区开展科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小到高原的一草一木生长,大到生态系统管理。
“草原是我省最大的生态系统,是高原生态屏障的最基本单元,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珍稀野生动植物的家园,具有巨大的碳汇潜力。推进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保护草原生态、增强碳汇功能、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关键之举。”董全民说。
过去一年,董全民带领科研团队围绕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管理、草地生态畜牧业以及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持续研究。据统计,2024年全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8.56%,仅黑土滩治理一项,截至2024年底共治理1685.2万亩。
“受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我省草原生态脆弱、沙化退化依然比较严峻,保护与修复任务十分艰巨。”董全民说,要坚持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持续谋划“黑土滩”等退化草原治理重大项目,选择适宜我省高寒气候的优良草种,多品种组合搭配,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应用,建植与原生植被相近的人工植被群落,解决人工建植群落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低、土壤质量差、出现二次退化等问题,提高草原生态修复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