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 言

中印边境问题源于近代英国殖民时期擅自划定的“麦克马洪线”,成为历史遗留争端。

新中国成立后,中方秉持和平友好原则,多次与印方磋商边境问题,但印度野心勃勃,频繁制造摩擦。

196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对印自卫反击战取得辉煌胜利。

然而,五年后,中印边境再度燃起战火,举国震惊。

那么当时的战况如何呢?今天小编就来说说1967年在乃堆拉发生的又一场自卫反击战。



历史的警示

先把时间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怀揣“大国梦”,错误地将英殖民时期强加给中国的“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边界,频繁在边境挑衅。

当时新中国忙于国内建设与抗美援朝,对印度的挑衅采取克制态度,但印度却变本加厉。

进入60年代,国际局势诡谲多变,美苏争霸白热化,双方都将印度视为遏制中国的棋子,印度的挑衅愈发张狂。

1962年10月,面对印度的再三挑衅,中国忍无可忍,发起了对印自卫反击战。

在东段克节朗地区,我军迅速突破印军防线,一举歼灭印军王牌第七旅,活捉旅长达尔维准将;西段新疆边防部队同样攻势凌厉,拔除印军据点。

此役,我军凭借卓越战术、顽强战斗意志以及对祖国的赤诚忠心,大获全胜。

印军损兵折将,全线溃败。

据战后统计,我军毙伤印军4885人,俘3968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我军自身伤亡722人阵亡、697人负伤。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彰显了我军的英勇善战,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定决心。





边境风云再起

对印自卫反击战的惨败,让印度消停了一阵子。但贼心不死的他们,很快又开始在边境小动作不断。

进入1965年,印度趁国际局势复杂、中国国内面临特殊困难之际,妄图再次蚕食中国领土。

在中锡边境(当时锡金受印度控制),印军多次越过已划定边界,在乃堆拉山口等地,频繁移动界碑、修筑工事、架设电话,甚至悍然越界拉铁丝网,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现状。

同年9月,我国要求印度在三日内拆除侵略工事并停止越界骚扰。

随后,一支由全副武装的战士和支前民工组成的先遣队从江孜古城出发,前往中锡边境地区监督印军行动,并抢修通往边境的公路。

印军在留下大量入侵证据后仓皇逃离,但在锡金界内设防,企图与我军形成对峙,乃堆拉成为印军新的“跳板”。

乃堆拉是双方相距最近的一个山口,斗争激烈。

1966年春,西藏军区在乃堆拉成立广播组,对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真相及我国边防政策进行宣传,秉持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边防政策。



浴血奋战

1967年7月至9月,在苏美两国的暗中怂恿和印度政府的授意下,印军频繁挑衅我驻守官兵,双方多次发生冲突。

9月7日,印军60余人再次挑衅,驻守的六连英雄连队针锋相对。

班长张代元在脸部被印军刺伤后,怒斥敌人,英勇地带领战友将其击退。

9月11日,印军近200人全副武装,企图通过重新架设铁丝网侵占我国领土。

我方战士奋力阻挡,双方斗争骤然升级。

在这场混战中,机二连连长李彦成挺身而出,为保护新战士,他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地与敌人搏斗,最终头部中弹,壮烈牺牲。

这就是1967年9月11日乃堆拉山口打响的第一枪。既然敌人敢开第一枪,那么第二枪、第三枪就由不得他了。

随后,我方1号阵地的枪声大作,各种枪支齐发,为李连长报仇的口号响彻山谷,仇恨的子弹如暴雨般倾泻在敌人身上。

我方火箭筒、无后坐力炮也迅速摧毁了敌前沿多处火力点,敌人损失惨重,纷纷溃逃。

在战斗中,炮二连通讯员庄世文冒着枪林弹雨传达口令,不幸被炮弹炸伤,最终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

炮二连二班瞄准手李典智、装填手刘周喜也相继倒在了战场上,临终时仍保持着战斗姿势,令人动容。

二营副教导员李业夫在战斗间隙,不顾个人安危,宣传英雄人物事迹,鼓舞士气,却不幸被炮弹片击中头部,壮烈牺牲。

二营通讯员杨宏耀在完成送信任务后,不幸被炮弹击中,几度昏迷,但他仍坚持让战友快去消灭敌人。

炮班副班长马宗汉为救战友暴露在外,身受重伤,在得知战友已安全后,他才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火力排排长孙龙兴下巴被炮弹削去一片,但他仍坚持战斗,笑称这是印度兵给他刮了胡子。

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英雄团的战士们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从容淡定,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长攻善守”的内涵。

卫生队队长欧阳钧感慨道:

“过去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现在是轻伤不报告,重伤不下火线。”

这就是乃堆拉山口战斗中英雄团的战士们。



炮兵对阵

印军似乎并未从过往的教训中汲取经验,9月11日,他们改用了大口径榴弹炮,在中锡边界东部对我方阵地发起了猛烈的炮击。

印军十七师在该区域部署了强大的炮兵力量,而我方则因地理条件和装备限制,处于相对劣势。

然而,凭借长期积累的作战经验,我军采取了巧妙的战术:将火器分散配置,火力集中使用,成功地将印军的炮火压制。

为了更精准地打击印军,我方早在两个月前就在乃堆拉山口的詹娘舍高山上隐蔽建立了5个观察所。

这些观察所位于海拔5700至6000米的山峰之上,它们的存在如同为炮兵安装了“千里眼”,使印军的阵地暴露无遗。

当时,射击教练李大模等人不畏艰难险阻,于凌晨3时成功占领顶峰。

面对高寒缺氧、气候异常的恶劣环境,战士们只能依靠化冰雪为食、以干粮充饥,坚守在岗位上。

在炮战中,詹娘舍观察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我军提供了准确的敌情信息。

当印军将重迫击炮移至106阵地后,我军迅速调整火力,仅在3分钟内就发射了300多发炮弹,成功摧毁了印军的重型火炮,给其造成了重大伤亡。

经过四天三夜的激烈炮战,我军共发射炮弹4.5万发,摧毁了印军的多个炮兵阵地、指挥所和观察所。

印军死伤高达607人,而我军仅伤亡123人。

9月14日,面对我方的强大攻势,印度政府不得不建议双方停火。

至此,乃堆拉山口的自卫反击战以我方的胜利、印军的惨败而告终。



结 语

“铁血铸就边疆,英雄捍卫山河。”

1967年乃堆拉山口的自卫反击战,是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又一壮举。

面对印军的无理挑衅和悍然入侵,中国军队再次展现了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和坚定的国防意志。

这场战斗不仅再次证明了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也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不容动摇。

乃堆拉山口的英雄们,用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而不懈努力。

参考资料:
环球网:不只东章地区 记者实地走访:中印边境反蚕食斗争什么样?
环球网:西部战区强硬发声批印不合理要求,专家:中方直截了当表明了维护领土主权和安全的立场
新京报:外交部:中方对中印边界问题的立场是一贯和明确的
《炎黄春秋》,2022年.02期,马学政,中锡边界的一场自卫反击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