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我辅导的一个妈妈聊天,她说起了一件让她颇为欣慰的事:
之前,每天盯着孩子学习,盯着孩子学习计划,一旦没有做到时,就会上纲上线的跟孩子讲道理,指出孩子说到做不到,但孩子就跟她吵,把自己不学习的锅都甩到妈妈身上。
还振振有词的责怪,都是妈妈管得太严,太过于唠叨,让人心烦才没有心情学习的。
每次都会因为学习计划没有完成,而让妈妈情绪失控,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而跟孩子发生冲突。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年,孩子对她既依赖又各种反感,而反感的大部分时候都是因为学习问题。
这样反复的争吵,也让她身心疲惫。用这位妈妈的话说就是:
我太累了。每天陷入争吵中,我不敢不管孩子学习,但又真的是管不住,实在太痛苦了。
不过,最近孩子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那就是不跟妈妈吵了,主动去补课,还主动要求出去运动。
妈妈很诧异的问我:是孩子突然醒悟了吗?是孩子意识到自己之前做错了吗?
我很笃定告诉了她一个事实:
亲爱的,孩子的确改变了,但孩子是因为你的改变而变化了。
紧接着,我又问这位妈妈:
想一想,你这段是怎么对孩子的?你很气愤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当你对孩子不满时,你又是怎么回应孩子的?再思考一下你之前的做法和现在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她想了想说:
现在我气愤的时候,会先深呼吸一下,尽可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当我对孩子不满时,我会先尝试离开孩子的视线,如果我还是很生气,我会找你来求助;
在自己极为愤怒和忍不住想要唠叨时,尽可能闭嘴,先消化自己的情绪,在自己有情绪和不满时,不跟孩子交流;
之前我的做法就是一忍再忍,忍不了时就吵孩子和讲道理,然后情绪爆炸,现在的做法是后退一步,先解决自己的情绪,再跟孩子沟通。
当我引导着妈妈对自己之前和现在做法进行一个系统复盘时,她恍然大悟,终于理解了我那句“不是孩子改变了,而是妈妈自己改变了”。
为什么妈妈的态度与教育孩子方法以及沟通方式改变了,孩子就会受影响而改变呢?其实蕴含了三个家庭教育真相:
首先,父母的自我情绪管理相当重要,稳定的情绪是亲子关系和谐前提。
拿那位妈妈跟孩子之间循环争吵的逻辑来分析,每一次争吵都是基于妈妈忍无可忍的前提之下爆发的。
刚开始,妈妈看到孩子不学习时,虽然有所不满,但并没有发火,而是选择忍一忍。
妈妈以为忍一忍就能解决问题,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压抑的情绪每天都在上演,同时压抑的情绪只是被隐藏了,并不意味着消失。
随着压抑情绪次数的增多与时间的拉长,等父母忍不下去时,就会因为某一个导火索而集中爆发。
同时,妈妈以为嘴上没说的不满,已经早就被孩子尽收眼底,孩子也对妈妈早有不满“不高兴了还不说,拉个脸给谁看呀!”
此时,父母忍不下去时情绪爆发是新账旧账一起算,而孩子原本也有不满,这时就变成了针尖对麦芒的冲突爆发。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要及时通过正向释放,比如向外走、运动、倾诉等,不要让情绪积压。
其次,父母对孩子的接纳与对孩子的承诺反馈方式很重要。
父母如果一开始就是指责和评判:
说好要学习,要写作业,你看你又只顾着玩游戏;
你不是说今天要搞作业,怎么说话不算话;
你总是这样,说到做不到,我都不愿意再相信你了。
父母对孩子的指责是真实发生的,但父母对孩子不接纳与负向评判的方式也是真实存在的。
这其实是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和要求高,与孩子本身的努力度产生的失衡。
比如说孩子已经上了几个小时的课,回家就一下作业不碰,但父母就会很生气“不是说好上完课再好好写作业,怎么可以就只写了半个小时就纯玩呢”。
父母气不打一处来,但完全忽略了孩子已经上了几小时课的劳累,因为父母对标的别人家的孩子特别自律,上完课一分钟都不玩又埋头搞作业。
父母要学会的一个重要做法,就是不要把自家孩子跟超级自律的孩子对标,一定会翻车和心态失衡。
最后,父母跟孩子的亲子关系不翻车,就是对孩子自驱力的变相赋能。
有关系一切都没关系,没关系一切都有关系。
父母跟孩子的亲子关系只要不翻车,一切都有得商量,这也是对孩子自信心和自驱力的变相赋能。
父母对孩子的宽容与理解,会溶解孩子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同时亲子关系好时,孩子也会主动跟父母倾诉自己心里的想法。
不对学习太较真,对学习和成绩保持着积极期待,而不是过高期待,孩子的自驱力就慢慢回归和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