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学生在进行版画的学习与制作。


景洪市勐龙镇中心小学非遗文化园里,学生正兴致勃勃地进行泥塑创作。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中心小学学生在进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诺大鼓舞的表演。


景洪市勐龙镇中心小学勐宋完小教师李冬梅带领四年级学生来到寨门,实地讲解哈尼族寨门饰物包含的寓意。


景洪市勐龙镇中心小学勐宋完小四年级学生跳起哈尼族舞蹈。


景洪市勐罕镇中心小学学生在大课间进行葫芦丝演奏。


景洪市勐罕镇中心小学少年宫主任罗内带领学生清洗石头供彩绘创作使用。

  云雾缭绕处尽是郁郁葱葱,鸟鸣虫叫中涌动着无限生机,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乡中心小学如世外桃源一般静立在原始森林的边缘。课后兴趣小组活动开始后,整个校园生动起来,音乐兴趣班上,孩子们欢快地打击起“奇科”“布姑”,美妙的音色和旋律在山川间汩汩流淌。

  “‘奇科’‘布姑’是我们基诺族的传统打击乐器,以前在狩猎的过程中使用,村民捕获猎物后敲击竹筒和棍子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同时向村子传达信息,现在主要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也是迎接客人的音乐表现形式。”基诺乡中心小学德育主任王海华介绍。

  操场上,舞蹈兴趣班的孩子们跳起了大鼓舞,基诺族先民播种、开垦、织布、拉线等生产动作在舞蹈中淋漓尽致地呈现。“我们基诺族是大鼓里走出来的民族,所以大鼓也是村寨的象征。”六年级学生木雁鸣说。她跳大鼓舞已经好几年了,通过跳舞她逐渐了解了基诺族传统文化和习俗,也变得更加开朗。

  景洪市致力于将非遗文化融入乡村美育,并以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从2023年开展美育浸润行动以来,景洪市组织各中小学音乐名师以及非遗传承人开发一系列有特色的作品,通过“歌剧”“儿童剧”“舞台剧”等形式展现,各校教师相互观摩、交流、学习,既把音乐与“五育”相融合,又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特色,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欢快的节奏中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王海华编排的《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交通安全之歌》等都被景洪市大力推广。

  景洪市还积极引入外部力量推动乡村美育。“蒲公英行动”是一项关注乡村美术教育的公益行动,一直秉持让农村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上好美术课,把非遗引进校园的理念。勐龙镇中心小学是一所普通又特别的乡村学校,学生涵盖傣族、哈尼族、拉祜族等13个少数民族。2016年,学校开始在“蒲公英行动”创始人谢丽芳、吴尚学的带动下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探索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

  如今,走进勐龙镇中心小学,很难不为之惊叹,整个校园都由师生们用自己的创意改造而来:非遗文化园里,满满陈列着孩子们自己动手烧制的陶器;学校厕所的墙壁上,是师生们用马赛克的形式制作成的壁画,既有傣族织锦的特点,又有陶文化的含义……通过民间造纸、慢轮制陶、织锦、刺绣等文化传承项目在实践中的应用,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了快速提升。

  这个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为了开设傣族民间造纸技艺传承工作坊,勐龙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们前往曼召村非遗传承人家里,学习浇纸、晒纸、砑光、揭纸;为了使复杂的织锦技艺更易于被学生接受,老师们用在坐标格纸上填色的方式来模拟织锦,创作织锦图案……

  “垂直放下,一边提一边压,再慢一点儿……”在勐龙镇中心小学非遗文化园里,傣纸兴趣小组学生张恺凌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尝试浇纸,看着纸浆最终在板框中均匀铺开,他眼中闪烁起喜悦的光芒。

  “非遗文化进入校园,能促进孩子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他们自信心的形成,也增加了不同民族孩子之间的相互了解。”勐龙镇中心小学少年宫副主任朱秋玲说。

  在景洪,走进每一所学校,都会在不经意间被深深触动。在勐罕镇中心小学,少年宫主任罗内带着孩子们在澜沧江边捡石头回来做石头彩绘;在勐龙镇小街中心小学的自然科普园里,孩子们或写生或写观察笔记,或用落花做花环;在勐宋完小,孩子们课间跳起哈尼族舞蹈、唱起章哈……近年来,景洪市第一小学、勐龙镇中心小学等校先后入选教育部评定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美丽的风光和热烈的歌舞背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气息正在缓缓滋长,一路传承,一路随时代而创新,醇香醉人。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20日 第04版

作者:本报记者 单艺伟 摄 易鑫 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