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早上9点,春节档6部电影正式开启预售。

大战一触即发。

可,在一个“隐秘的角落”,这场大战其实早已暗戳戳地打响了。

比如下面这张图,你会发现什么端倪?



没错,《蛟龙》的海报,挡住了《封神》的路。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Sir想多了,咱中国人不讲究那个迷信,然而……广大网友可不这么想。

要知道“科学的尽头是玄学”。

当各家片方还在不断地发物料,抢制式,跑到各家影城拉排片的时候。

一则叫做“春节档玄学商战”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有多离谱?

是Sir看完都开始怀疑人生的程度。

话不多说,春节档第一波“乐子”来了!



01

玄学席卷春节档

起初,是一张玄学图出现。

有“风水大师”说过年不能看《封神》,因为电影里把财神赵公明给打死了。



虽然有点扯,属于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编的水准,但很快,事情的进展就不对劲了。

这演变成了一场关于春节档电影的无差别攻击。

《射雕英雄传》开始不能看了。

因为射雕,谐音“蛇凋”,看完倒霉一整年。



《哪吒》就更不能看了。

因为属龙和属蛇的,要被哪吒扒皮抽筋啊。



一家黑,不如家家黑,战况陆续升级。

什么,男人不能看《射雕》啦,因为xxx。



什么郭靖是丐帮不能看,看完穷一年啦。



各种奇怪言论此起彼伏。

对于这种黑魔法,各家粉丝开始“乱作一团”出谋划策,试图以魔法打败魔法。

有抨击玄学博主的:

玄学的鼻祖,就是《封神》里的姬发,玄学博主不认祖师爷,来这搞笑?



也有考据翔实的。

什么《封神》和财神爷联名了,财神赵公明的山所在的景区,是《封神》的战略合作伙伴,虽然这关系隔了不知多少座山头,没怎么看懂,但没关系它字多。



而那边《射雕》也不遑多让。

AI考古不会落下。



官方也下场,要用自己的打狗棒,打退所有小人。



只是到最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发现,与其被动,不如主动,抵御这波魔法攻击,就要用喊口号的信仰疗法。

于是乎,大家喊起来了:

大年初一看姬发,新年一定发发发!



《射雕》更是祭出绝学——

祥(翔)龙十八涨(掌)。

感谢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射雕》的观众能迎来一波财运涨,基金涨,股票涨.....而且第一列涨的全是钱,完美拿捏受众群体的喜好。



随后,还出现了一张明明是简陋的模版,却以火红的氛围,重得刺鼻的年味取胜的大字海报。



而这一套喊下来,上至99岁老太,下至3岁小孩,只好想要好彩头,都能有足够理由去电影院接福,手段是真的高。

看到这情形,其他电影也没闲着,《蛟龙》的粉丝开始搞起差异化竞争:

别打啦,来看蛟龙,红光护体,百毒不侵。



只有《熊出没》像尊大佛一样,静静看着世间百态,笑而不语。(也是,毕竟人家坐小孩那桌,别人想打也不好打。)

回看这波讨论,春节档玄学商战大差不差,基本上在玩梗,并没什么逻辑。(也许正常人都不用强调这点)

以及所谓的《封神》和《射雕》的恶意竞争,似乎也没有证据。

所以,这可能仅仅是一种抽象,另一种“自己吓自己”的玩梗狂欢,主打一个“打起来了,但是是这样打的”的搞笑反差感。

于是乎,在乐子人的簇拥下,今年的春节档,出现了这么一道抽象而奇异的景观。

但实际上,这事会出现并不奇怪。

02

玄学乐子多

这样的玄学商战是怎么来的?

不得不提那些“经典”的案例,它大概以及经常会发生在广东及周边地带——

比如,某位广东老板半夜偷偷溜进对家公司,用开水浇死发财树。



内衣店专门会在模特身上放条红内裤,对准别人的店铺破坏风水。(此处无图)

福建老板偷偷把别人公司的财神爷换成奥特曼......

而香港老板,则会把对手鱼缸的金龙鱼换成草鱼......



谈生意时,老板们表面和和气气,临走前其中一位假装不经意碰了下对手茶桌上的金蟾蜍,另一个瞬间脸都白了,心里暗自慌张:坏了,没防住!

是的,你以为商战是华尔街精英的那种计算和算计,是数字迷雾里的抽丝剥茧。

但在“风水”这两个字深入人心的大华语区。

商战有可能很“朴素”。

因为竞争激烈,对手又实力相当,所谓商战无法从技术手段辗压,就只能依靠玄学去压制对方。

那么问题是——

以前的玄学只存在于老板间,为什么现在能引起一波网络上的梗热潮?

答案是,时代变了。

Sir想起《茶馆》里算命的唐铁嘴,开始时他落魄,赊酒钱,最后呢穿上了丝绸,混的风生水起。

老板问他咋发达的?

他说,年头越乱,我这生意越好啊。



是啊,在B站上钓到条鲤鱼,都会飘过一屏幕的求上岸的现在,玄学能火,无疑迎合了当代愈发焦虑的人的心理需求。

996打工的人们有朝一日发现自己连做螺丝钉的机会都没有了,于是转而拜起了玄学。

他们在上班和上进之间,选择上香。

而不景气的电影行业, 也迎合着这波玄学风潮,搞得现在什么传统宣发,新媒体宣发,都比不上玄学宣发。

所以,年轻人中才诞生了一波春节档玄学商战讨论,而这商战,相比去年贾玲的减肥热搜,还要离奇,抽象,且毫无逻辑,充斥着过年点炮仗的乐子味。

再举几个。

比如开头Sir提了一嘴《蛟龙》“挡路”《封神》的事,你以为仅此一例?

不。

这不,线下的另一道战线已经开启了——

比谁的海报更高。



又比如,流传在民间的玄学预测影视剧。

你以为的玄学高深莫测,像香港的风水,动辄规划整片岛屿。

但其实,大部分都是江湖卖艺。

预测《枭起清攘》大师回答道:或升或坠,遇吉则吉,遇凶则凶。

是不是感觉,听君一席话,如同一席话?



还有给近期已播或者未播的剧点评的。

简直是“玄妙无比”。

比如《永夜星河》,永夜本无出头,但星河却可暗地爬行,或可热播;

《大梦归离》一醒两手空,扑街;

《大奉打更人》更是在灭火,难爆。



你还别说,预测准确率还挺高。(因为反正就是火或不火,概率各占百分之50。)

Sir只能说,如今,玄学已经渗透进了年轻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它成为一种消磨无聊生活与不安全感的武器。

也成为了情绪的宣泄地。

03

扎小人

本来,这事只是个乐子。

可是呢,在网友们乐此不疲的玩梗,营造一种浮夸而荒诞的景观下,Sir也看到一丝让人隐隐不安的暗流涌动。

有人在煽风点火。

还记得那个起因吗?不是说看什么会带来好运,而是看什么会带来厄运。



为什么会这样?

Sir觉得,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今年春节档与往常不同。

相比往年,今年电影的粉丝属性更强。

这其中有明星粉丝的——

比如《射雕》的肖战,《蛟龙》和《封神2》的于适。

也有续作粉丝的——

比如《封神2》和《哪吒2》,各自有一批拥趸。

粉丝们的心态是什么?

应挡尽挡。

他们会觉得春节档蛋糕就那么大,就拿这5年来看,大盘基本上维持在60-80亿,而这其中断层化越来越明显,少了一个头部的竞争者,自己支持的电影就多了一点进入头部阵营的机会。

于是想尽一切办法要把对方踢出局。

哪怕这手段,是玄学。

你说这样的想法很傻很天真?

其实未必。

事实上,这样的玄学攻击,是深谙国人心理的。

且有着太多的前例。

中国人春节怕什么?

晦气。

我们从小便被教导,大年初一不说“死”字,电视屏幕上歌舞升平,我们相信春节是一年新的开始,只要开了个“好头”,一整年都会如此。

于是不管对方的实际用意如何,只要触碰上这些“晦气”的词,便立刻敬而远之。

比如,2022年的《四海》。

一部评分很低的电影,但票房断崖下跌只是因为其质量问题吗?

不止。

这其中有不少人还认为,电影讲的是车祸的故事。

晦气!





或者,2023年的《深海》。

评分不算高,票房其实还不错,但相比于田晓鹏的上一部《大圣归来》来说,这部《深海》并不成功。

在那些差评里我们同样也见到了这个词:

晦气。

大过年的看一部抑郁症的电影,着实“晦气”。



如果说这两部还可以用电影的质量并不是很强来解释,而且其实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那么去年的《摇太阳》,则是这类因“晦气”而惨败的典型。

电影讲的是一个关于癌症的故事。

于是哪怕明明很催泪,很治愈,哪怕明明豆瓣评分高达8.1,可还是因为“晦气”的原因被主流观众抛弃,最终上映5天,票房只有几千万。

只好撤档,择日再战。



没错,这也是Sir比较担心的地方,当电影变成了粉丝大战,那么所谓剧情所谓表演这些电影本身质量层面的问题就会退居其次,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的互相贬低,互相攻击。

于是《唐探1900》变成了老登电影。



于是在《射雕》还没做完后期的情况下,就被不知道哪里来的“内部人”打出不及格的分数。



可问题是,今年的春节档经得起这样的互相攻击吗?

Sir之前也说过。

今年春节档,宛如国产电影的一场豪赌,押的注越重,风险也就越大。

重要的不是哪一部会赢。

而是整个档期,甚至整个行业,能否共赢。

毕竟去年的票房如此惨淡。

这是把观众拉回电影院的一次契机,而非是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国产电影,加快倒塌的速度。

所以啊。

如果你支持某部电影的话,请多多发现它的好,多挖掘它的内涵。

而不是把热情变成子弹。

眼看着终于打击掉了一个又一个的“竞争对手”。

却发现——

那些走进影院的观众,也越来越少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