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刘金 文/图)1月18日,陕西礼泉解崇信剧社有限公司编排的两场眉户地方小戏:《狗蛋的婚事》、《咸阳biang biang面》,在咸阳市渭城区渭城中学“共青团”会馆汇报演出。参加观看演出有咸阳市县区相关部门领导、著名作家、艺术界人士、中省市媒体、群众代表100余人。据了解,这两场小戏被列入咸阳市2024年文化精品工程。

《狗蛋的婚事》《咸阳biang biang面》演出过程精彩、感人,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是在即将到来的新年里奉献给观众们一份精致的“小戏大餐”。

愿《狗蛋的婚事》能够让我们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愿《biangbiang面》能像那热腾腾的面条一样,温暖每一位观众的心。


咸阳市渭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曹江致辞

曹江说,在这个充满期待与欢乐的时刻,我们迎来了《狗蛋的婚事》和《biangbiang面》两场眉户地方小戏汇报演出,这是一场极具地方特色与文化魅力的艺术盛宴。

《狗蛋的婚事》,山区村贫困户狗蛋,从“不争气”,后来在驻村第一书记崔书记的帮助下,树立脱贫的信心,赢得圆满爱情。该剧剧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是一部弘扬乡村振兴的重头戏。

《咸阳biangbiang面》这部小戏,想必会如同那碗闻名遐迩的咸阳biangbiang面一样,充满浓郁的地方风味。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戏剧,更是咸阳美食文化与戏剧文化的巧妙融合。从舞台上,我们或许能够闻到面香,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演职人员们,你们是这场文化之旅的领航者。你们用无数个日夜的辛勤排练,将这些富有咸阳特色的故事搬上舞台。你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在传递着对小戏艺术的热爱,对咸阳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希望今天的汇报演出能够圆满成功!愿《狗蛋的婚事》能够让我们捧腹大笑的同时,也能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愿《biangbiang面》能像那热腾腾的面条一样,温暖每一位观众的心。让我们共同在这个舞台上,领略咸阳小戏的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上咸阳的文化瑰宝。

《狗蛋的婚事》原小说被改编为微电影获全国电视系统最佳作品奖和编剧奖,现在又被全国剧协会员、著名编剧蔺志顺改编为眉户地方小戏。


《狗蛋的婚事》的狗蛋

根据陕西知名作家崔宏建同名短篇小说《扶贫户狗蛋》改编。剧情梗概:山区村贫困户狗蛋,少年丧父,母亲守寡将其养大,从小娇生惯养,宠爱有加,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贪图好乐的坏习性。到了入学年龄,更是游手好闲不爱读书,打架斗殴迟到旷课,小学没有读完,就到社会上常做一些偷鸡摸狗,不务正业,好吃懒做的事情。个人平时也不大讲卫生,不修边幅,周身的小毛病,人见人嫌,三十多岁还没有娶上媳妇,成了村里的“老大难”问题。


《狗蛋的婚事》中狗蛋、秋菊、崔书记

对此,多少年来,村上历任干部拿他没有办法。此时,村上新来了驻村第一书记崔书记,他自告奋勇把狗蛋拉入他的帮扶对象。并且第一次自掏腰包,买了米面油进了他家门,问寒嘘暖,像亲兄弟一样关爱他。他鼓励他积极向上,可以先养些羊,他嫌脏累拒绝了。后来又动员他去县上参加技术培训,多次帮他联系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帮他改掉了过去的不良习气,树立尽快脱贫的信心,最终他成为了一个自食其力的对社会有责任心的新青年。崔书记暗地里又采取策略,激发他进城打工,结果他有机会遇上了贤惠的进城农民工秋菊,两人组成了新的家庭。从此,狗蛋看到了希望和奔头,他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帮扶干部对自己殷切帮助。


眉戶小戏《咸阳biangbiang面》,展示了咸阳biangbiang面的传统工艺,宣传地域特色饮食文化。咸阳biangbiang面,是关中面食中一道独特的美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品尝咸阳biangbiang面,从而带动饮食旅游业的发展。


《咸阳biangbiang面》中秀才和辣妹

《咸阳biangbiang面》故事概要:一位秀才,家境贫寒,屡试不中,穷困潦倒,游走异乡,靠卖字为生。一日来到咸阳城,风雪交加,冰天雪地,衣不遮体,饥肠辘辘。忽闻一处biangbiang声响,有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落魄秀才忍不住涎水直流。朝响声走来,原来是一家面馆。秀才走进面馆,大声喊道,我要吃面。

面馆里的妈妈迎上,啥风把你吹来了,秀才说是biangbiang声和油泼辣子肉臊子味道,赶快先给我捞一碗。妈妈喊辣妹上面。辣妹即刻端面送秀才,秀才“一阵狼吞虎咽,三刻碗底现。”饭饱食足,一摸兜里没钱,睁大双眼瞅着辣妹说,我兜里没有钱了。

辣妹喊话叫来妈妈,妈码说没有钱就拿擀面杖上。秀才躲过说,秀才握笔的手挨不起那家伙。妈妈不听执意要打,辣妹拉住妈妈,他也怪可怜。妈妈说,不打就报官,秀才说我拿力气换。面妈说我做面不需要写字人。秀才问这面叫什么名字这么好吃。面妈说biangbiang面是我自己叫的。


秀才说我写个“biang”字叫你看。妈妈说:“你把牛皮吹上天”。秀才沉思一会,触景生情,口里念叨“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一个“biang”字写出来了。辣妹看了首先喜出望外,妈妈更是赞不绝口,认为这个字写得好,汉字里面排前方。秀才终于松辽一口气。结局是秀才留在面馆,辣妹嫁给秀才。咸阳biangbiang面名声远,传遍关中传到外边。

咸阳人爱吃biangbiang面,听“眉户(迷糊)”戏,过把“戏瘾”。


在演出中,有的观众认为,这两部地方小戏,用眉户的形式,有一种柔美动听的韵味。

了解礼泉解崇信剧社的几位观众说,解崇信这个人做事严谨、认真。他的地方小戏坚持用专业的演员、专业的乐队。不论是演员的表演,乐队的演奏都透出专业的味道。

礼泉解崇信剧社一直“送戏下乡”,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些资深戏迷表示:《狗蛋的婚事》、《咸阳biang biang面》这样的戏来源于生活,表演给群众。旁白、唱词贴近日常口语,他们喜欢看。安万西安演出为什么能“火”?一方面是认真演戏,两一方面“送戏于民”。


两场眉户地方小戏《狗蛋的婚事》、《咸阳biang biang面》的编剧全国剧协会员、著名编剧蔺志顺在认真看戏

礼泉解崇信剧社有限公司:以“礼泉小戏“独特形式,多次被陕西省剧协推举参加文化部举办的戏曲工作会议,把“礼泉小戏“推上国家级的层级。2018年剧社被接收为“中国表演学会成员单位。

据介绍,礼泉解崇信剧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是由退休教师解崇信和妻子索会玲个人出资创办的文化艺术团体,资金充足,设备齐全,有演职人员31人,属于中国表演学会成员单位之一。


解崇信参加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成立30周年大会

剧社紧扣时代脉搏,主创新戏,反映现实生活,唱响时代主旋律。所演出作品以“礼泉小戏”为载体,自己编剧自己作曲,其题材主题鲜明,接地气,短小精悍,新颖别致,力创了观众喜闻乐见办社的新模式。

剧社拥有以国家级编剧蔺志顺为代表的老中青三结合创作团队9人,办社以来先后创作演出的有孝道戏《最大的娃》《软妈妈》、扶贫戏《张开打眼》《带血的羊羔肉》《凤凰嫁鸡》、反腐戏《迟到的忏悔》《清风剂》《车轮滚滚》、疫情戏《飞燕》、乡村振兴戏《扁担开花》《农为媒》《狗蛋的婚事》《无字丰碑》、扫黑戏《扫黑记》等23部,其中多部剧获奖。


解崇信参加中国表演学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中国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合影

剧社成立以来,业绩斐然,硕果累累。剧社共参加市县组织的扶贫扶智演出56场;参加惠民演出公开招标中标152场。多年来,剧社为当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把最好的戏送到千家万户群体心间,受到了各级政府和老百姓的认可,享有颇高的社会信誉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