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新春倒计时十天,春节档影片预售迎来热启动。
1月19日上午9时,《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蛟龙行动》《熊出没·重启未来》六部新片同时开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5小时28分钟后,2025年春节档预售破亿元,刷新史上最快纪录。截至预售开启12小时,春节档预售票房已超1.6亿元,上海以超800万元暂时领跑全国城市预售榜。
作为全年观影人次、票房双高的重要档期,蛇年春节的电影年夜饭几乎都是“硬菜”上桌,有着大IP、强视效、稳定观众缘的共性,涵盖了神话史诗动画、探案喜剧、古装武侠、军事动作等多种题材。尤其值得一提,六部新片或取材自传统神话、民间传说,或以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为故事基因,在中国人家国情最黏稠、传统年俗最浓郁的假期,这份片单与观众的情感需求高度适配。加之拉长的八天假期、部分片方及售票平台推出的限时19.9元票补活动等要素,都吸引了更多观众目光。
包括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内,不少业界人士预测,今年春节档的最终大盘有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超级IP“神仙打架”
无需过多剧透,从某种角度看,这一届春节档诸强的片名即预告。六部影片五部是系列电影的续作,另一部背靠金庸武侠世界,谁都不是“无名之辈”。正因此,今年春节档被称作超级IP“神仙打架”。
从预售情况看,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势头最猛,仅大年初一已提前锁定了超6000万元票房。该片以《射雕英雄传》第34章至40章为基础改编,将恩怨情仇的江湖、权势角力的战乱时代搬上大银幕,讲述郭靖得传天下绝世武功后,怀着赤子之心,与黄蓉力挽狂澜、保护南宋边关的故事。热血武侠被视为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看铁骑箭雨、硝烟旌旗中的经典武戏、“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中国式英雄传说,将是新片在主创班底、情怀杀之外,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的重要附加值。
《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三部影片都有受人瞩目的前作。预售首日,三片均以超2000万元的成绩在预售榜上暂列第二梯队。“哪吒”前作曾凭颠覆性的形象、精良制作,赢得超50亿元票房,为国产动画电影树立标杆。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六年磨一剑,内容紧接第一部,讲述天劫之后,哪吒与敖丙在太乙真人的帮助下重塑肉身的故事。《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靠着“自来水”在2023年夏天先抑后扬,累计收获票房超26亿元。《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从姬发刺杀殷寿后讲起,继续拓展奇幻的神话史诗世界。自2015年系列首部电影上映,“唐探宇宙”不仅在大银幕收获超87亿元票房,还以网剧形式丰富着世界观。作为系列前传,《唐探1900》依然走悬疑与喜剧的混搭风,将带观众回到190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这一次,来自中医世家的秦福怎样把中华医术药理运用于探案,是为一大看点。
七年前,林超贤执导的《红海行动》为春节档打开了前所未有的题材边界,彼时36.52亿元的票房证明,硬核的军事戏码也能在合家欢假期拥有一席之地。《蛟龙行动》为其续作,聚焦一场发生在未来、事关生死存亡的深海决战,蛟龙小队将抵御重重陷阱,在深海中与敌方战斗。除了保留原有创作班底,电影里按照1:1比例打造的“龙鲸号”令人期待。
虽在预售榜上暂居末席,但没人会轻视“熊出没”。从电视动画起步,“熊大”“熊二”如今已是春节档拥有最牢固基本盘的角色。能有如此成就,离不开创作者理念的更新:没有因一味迁就孩子而降低种种标线,而是在满足“陪伴观影”后做出改观,每年以提升视听品质、融入时代创新议题不断追求迭代。继去年《熊出没·逆转时空》斩获19.84亿元、位居年终排名第五,蛇年归来的系列第11部大电影《熊出没·重启未来》依旧被看好会获得“稳稳的幸福”。
内容品质才是“硬通货”
数字能佐证预售红火,能提前预定“起跑线”上的身位。但在这个口碑发酵只需小半天光景的时代,内容品质才是能切实引爆档期的“硬通货”。从这一层面说,春节档诸片各有各的拓维空间。
武侠电影领跑预售榜,意料之中情理之外。1958年,导演胡鹏联手峨眉电影公司推出两集粤语长片《射雕英雄传》,开启了金庸IP改编时代。到2025年《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登场,金庸IP改编电影史已超过了65年。近年来,随着李连杰、吴京等真正具有武术功底的武打演员缺位,仙侠奇幻等题材的影视剧抬高了动作片的视效含量,讲究拳拳到肉的传统武侠片渐渐式微。这一回《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能在预售榜上“断层”领先,导演徐克的想象力世界引人期待,更要紧的,恐怕是主演肖战庞大的粉丝效应。饶曙光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粉丝效应之外,新片表现还待持续性观察。”
《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蛟龙行动》四部续作境况相似——前作既是名片,也是标准线。2020年暑期,魔童哪吒第一次与观众相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生信条在那个夏天成为不少Z世代的“嘴替”。新作能否以同样契合当代青年价值观的故事走入人心,将决定影片能走多远。也是出生于暑期档,《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2023年夏天凭着一个“真”字赢得大批拥趸,包括但不限于场景的真搭建、演员的真锤炼等,这让彼时在叙事和视效层面不无瑕疵的影片获得意外惊喜的结局。相隔一年有余,神话题材影片能不能交出超越第一部的视效与故事,才更关键。对《唐探1900》而言,同档期最鲜明的喜剧标签或是其最大的招牌,但“唐探3”的口碑疲软恐怕也会令一些潜在消费者持观望态度。从《红海行动》至今,《蛟龙行动》可否跨越同类型影片的审美疲劳,亦需要强大的口碑支撑。
媒介与传播格局改变的这几年,业界有共识:春节档是中国电影市场独一无二的档期。特殊在于,这个档期聚集了不少“低频次观影人群”。对他们而言,看什么不重要,春节时与家人同看电影是过年的一种仪式感。正因此,近年来的春节假期已成为与电影强相关的文化消费黄金周,看电影俨然是“新年俗”之一。即便在全球电影市场低迷的年份,中国的春节档依然走势强劲,分别在2022年、2023年、2024年交出60.39亿元、67.65亿元和80.16亿元的成绩。
但也正因“春节档不愁卖票”,各大片厂都对全年第一黄金档势在必得,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于是,档期头部大片扎堆,一边是营销大战一触即发,有作品被“误伤”,有作品“不配得”,有作品“打不过就跑”,一定程度透支了观众对春节档品质的信任。尤其当年节的消费热情集中释放后,这些大制作能否走出长尾效应,在所谓的“节后回落期”实现观众与电影、口碑与票房的良性互动,都充满了变数。就像2024年,春节档固然最强,可全年总票房回落不少。
现在,对于又一年特殊的春节档,新的共识已建立:唯有打赢了口碑胜仗,才能激活后续市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过年很重要,过日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