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制作:新华社记者陈露缘

清晨,位于中越边境一片连绵的森山林海中,不时传来音韵悠长的猿啼。在这里,活跃着一群珍贵的生灵——东黑冠长臂猿。

东黑冠长臂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性极度濒危级物种。在上个世纪50年代,该物种被认为已灭绝。直至半个世纪后,东黑冠长臂猿才在中越边境被重新发现。最近一次的中越联合调查结果显示,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约11群74只。

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任杨江说,东黑冠长臂猿在性成熟之前,不管雄性还是雌性,都是一身黑毛发。在性成熟之后,雄性东黑冠长臂猿“一黑到底”,雌性则头顶黑冠,身上毛发渐渐变成金黄色,脸上毛发变成白色,故又被称为“金丝玉面”。每天清晨,东黑冠长臂猿会发出悠长的啼声,继而开始一天的活动。



图为在树林中的东黑冠长臂猿。新华社发(林勇坚 摄)

广西邦亮长臂猿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于2009年正式成立,2013年晋升为国家级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广西靖西市境内,面积6530公顷,森林覆盖率超90%,与越南北部重庆县高原地带相毗邻,属典型的、原生性较强的喀斯特石山季雨林地形地貌。

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相邻的越南高平省重庆县长臂猿保护区,是其已知的唯一栖息地、最后的“桃花源”。2011年,中越双方签订合作备忘录,开展联合调查、保护交流会和联合巡护执法,为东黑冠长臂猿打造宜居栖息地。10多年来,中越两国携手合作,共同为保护东黑冠长臂猿作出不懈努力,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得到有效修复。

杨江说,多年来中越双方开展紧密合作,并根据野外长期监测数据,扩大对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保护区成立以来,森林火灾得以有效控制,从未出现东黑冠长臂猿被盗猎行为,基本杜绝了两国边民越境砍伐、盗采盗猎、烧炭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双方保护区的森林资源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森林质量逐年提高。

2024年4月,中越跨境联合保护东黑冠长臂猿交流会在广西百色市举行。通过坦诚深入交流,中越双方达成重要合作共识,并相继签署《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与越南高平省农业与农村发展厅谅解备忘录》(2024年版)、《中越东黑冠长臂猿联合保护行动计划》和《中越东黑冠长臂猿跨境联合巡护队伍方案》3份重要文件,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4月,中越跨境联合保护东黑冠长臂猿交流会在广西百色市举行。新华社发

60岁的保护区巡护员蒙克力每两天就要进山巡护一次,从早上5点到中午12点,来回10多公里的山路他走走停停,重点排查盗采、盗猎和防火情况。这样的生活,他已经坚持了7年。

“我们与越南重庆长臂猿保护区成立跨境联合巡护队伍,建立跨境联合巡护微信群,加强沟通交流、互通信息,共同维护中越两国边境地区生态安全。”蒙克力说。

经过中越双方共同努力,东黑冠长臂猿受到威胁和干扰程度大大减轻,栖息地质量逐年提高,其中我国境内发现的种群数量从发现之初的3群19只增长到2024年的5群39只。

“2024年有三只可爱的小幼猿出生,十分可喜。”杨江说,东黑冠长臂猿繁殖间隔时间长,平均三年一胎,一胎只生一只,每增长一只都十分珍贵。

婉转悠扬、清脆嘹亮的猿声在山林间回荡。如今,中越跨境联合为东黑冠长臂猿建造的“生命方舟”仍在驶向山丛林海深处。(记者雷嘉兴、黄浩铭、胡佳丽)

地理科普延伸阅读

中越边境上的金灵——东黑冠长臂猿

在中越边境的茂密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珍稀而美丽的灵长类动物——东黑冠长臂猿。它们不仅是这片土地上的瑰宝,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一环。本文将带您走进东黑冠长臂猿的世界,了解它们的生存现状、保护措施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东黑冠长臂猿的生物学特征

东黑冠长臂猿(学名:Nomascus nasutus)属于长臂猿科、黑冠长臂猿属,是极度濒危的物种。成年个体体重在7至10千克之间,体长45至64厘米,具有明显的毛色性二型。雄性东黑冠长臂猿全身黑色,嘴角边有白毛,头上有一簇毛;雌性则呈现从黄灰色到淡棕色的毛色,头顶和腹部有一黑斑,手指和四肢可能部分是黑棕色的。在性成熟后,雄性保持黑色毛发,而雌性则头顶黑冠,身上毛发渐渐变成金黄色,脸上毛发变成白色,故又被称为“金丝玉面”。

二、种群分布与栖息地

东黑冠长臂猿曾广泛分布于红河以东的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地区。然而,由于非法捕猎和栖息地丧失等原因,它们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21世纪初,人们才在越南北部高平省崇庆县的一小片喀斯特森林中重新发现了它们。随后,在中国广西靖西县(今靖西市)也发现了东黑冠长臂猿的踪迹。

目前,东黑冠长臂猿的已知唯一栖息地位于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相邻的越南高平省重庆县长臂猿保护区。这片区域是典型的、原生性较强的喀斯特石山季雨林地形地貌,森林覆盖率超过90%,为东黑冠长臂猿提供了宝贵的生存空间。

三、生存现状与保护挑战

尽管中越两国都成立了保护区并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但东黑冠长臂猿的生存状况仍然堪忧。根据最近一次的中越联合调查结果,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约为11群74只。其中,中国境内有5群39只,越南境内有6群及部分跨境活动的群体。

东黑冠长臂猿的繁殖速度非常慢,成年雌猿3至4年才繁殖一胎,而幼猿要长到8至9岁才成年。此外,由于栖息地饱和,东黑冠长臂猿面临着雄性取代和杀婴行为的威胁。这些现象不仅导致了种群数量的减少,还加剧了种群内部的竞争和冲突。

四、保护措施与国际合作

为了拯救这一极度濒危的物种,中越两国开展了紧密的合作。2011年,双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展联合调查、保护交流会和联合巡护执法。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越南高平省重庆县长臂猿保护区建立了跨境联合保护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联合巡护等方式,共同维护东黑冠长臂猿的生存环境。

此外,中越双方还利用被动声学监测和声音指纹识别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东黑冠长臂猿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和栖息地监测。这些措施为制定更加有效的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未来展望

尽管东黑冠长臂猿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在中越两国的共同努力下,它们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加强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工作,提高森林质量,为东黑冠长臂猿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

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也是保护东黑冠长臂猿的重要一环。通过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提高公众对珍稀物种的认识和关注度,可以激发更多人的保护热情,共同参与到东黑冠长臂猿的保护工作中来。

东黑冠长臂猿是中越边境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这片土地的生物多样性,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自然遗产。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这些美丽的金灵,让它们在中越边境的森林中继续繁衍生息。

责任编辑:程家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